老孙是一家改制的老化工企业的女职工,销售部门负责人,去年11月55岁了办理了退休手续,这个月拿到了退休金却傻眼了,退休金居然只有1300元左右,相比老孙在职期间19000的工资水平,这缩水90%还多的退休金着实让她有些哭笑不得。
我们都知道并且也能接受退休待遇低于在职待遇的现状,毕竟退休了比起干事业的时候工资低很正常也很合理,但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养老金的构成
退休金,也就是养老金,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在国务院1997年下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在这个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在2006年之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过渡性养老金标准通常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认真测算后确定。
二、养老金的影响因素
养老金退休当月的金额每个人都不一样,低的人不到1000元,高的人甚至超过4000、5000元,养老金数额出现差异主要有以下原因,通俗的来说主要有这个几个原因:一是工龄不同,一般来说,工龄越长,累计缴费年限就越长,养老金越多;二是缴费基数不同,缴费基数就越高,养老金也就越多;三是退休年龄不同,退休年龄越晚,缴纳的养老费用越多,平均计发月数也越低,养老金也就越多;四是各地社会平均工资不同,当地经济越发达,社平工资越高,依此计发的养老金就越多。
三、养老金计算公式
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退休计发月数为195,55退休为170,60退休为139)。
从这个公式以及上面的影响因素,我们一起看一看老孙的退休金到底少在了哪里,老孙尽管工资有19000,但是公司为她们缴纳社保每年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的,一共缴纳了20年零6个月,老孙的平均缴费指数=0.6,社平工资为5800左右,他的基础养老金=5800×(1+0.6)÷2×20.5×1%=951元,老孙是女干部身份,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个月(计发月数)。所以最后算下来仅有1300元左右。
或许有人会说,化工厂这么做是违反了社会保险法,但是没办法,老孙是销售经理,工资里面一大部分是所谓的提成,没有证据证明是固定收入,她没有也不想去维权,职能接受了这个结果。老孙感慨:年轻时眼光要长远,总觉得退休还早,不在乎缴费基数,不在乎发多少退休金,现在后悔来不及了。
小百科倒是觉得无所谓,年轻的时候工资水平可是大大超出普通人,退休了保重身体最重要,钱财终归是身外之外。您说呢?我是社会保障小百科,专注解答小伙伴社保医保、劳资就业的疑惑,有难题或疑问请(关注我)留言,小百科将逐一认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