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表哥都不看好姑妈的第二春,觉得五十多岁的年纪了,还去找男人,传出去会让村里人说家里的闲话。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我和表哥的脸,再次结婚的姑妈越活越年轻,甚至还当起了村里广场舞队伍的领队,带领大家赢得了比赛,获得了金奖。
我姑妈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她,小时候吃了不少苦。长大后经亲戚介绍,加上爷爷奶奶的牵线,和我的姑父成了婚。
虽然婚姻有父母包办的成分,可姑父和姑妈却是十分相爱,两人结婚十多年没有吵过架。男主外,女主内,那是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日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我姑妈一家会非常的幸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二零零二年的时候,我姑父在给别人家检修木瓦房,因为安全措施没做好,从房子上摔下来,当场去世。
姑妈知道这个消息后,顿时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晕倒在来报信的人旁边。等到同村人把她救醒后,就大哭着,要找姑父。来到姑父的遗体旁,又是一顿大哭,几近昏厥。
那时候姑妈想死的心都有了,但一想到还有八岁的儿子,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招呼村里人帮忙安置好姑父。可怜姑妈一个弱女子忙前忙后:去找亲戚借钱办白事酒席;请算命先生和厨师;带着我表哥守夜等,忙活了两天两夜,姑妈没有合眼。
好在村里人都知道我姑妈不容易,能帮忙的都来帮忙,有钱的也给我姑妈借钱,这才让姑妈一家渡过来了暂时的难关。
安葬好姑父以后,姑母面临的困难更多:欠下了村里人几万的债务;上面有两位老人,下面有我表哥要养活。彼时的农村以种地为主,姑妈就一个人扛下了田里的劳务,让父母带着表哥顺便打理家里,硬生生地把表哥拉扯大。
好在表哥也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单位谋得个好差事,还讨了个本地媳妇。姑妈肩膀上的担子轻松了不少,加上村里为了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成立了广场舞队伍,姑妈就开始跳起了广场舞。
也就是在跳广场舞期间,姑妈与隔壁村的老刘互生爱意。我们村有个文化广场,临近几个村的村民也都跑到我们这里跳。老刘也是位孤寡老人,据说刚结婚不到一个月,他妻子就在修路时被落石砸死。后来老刘也就一直没有再婚。
或许是因为有着相同的遭遇,两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有着聊不完的家长里短:从本村的某个姑娘在外面找了男朋友,到谁家的母猪又下了多少崽,聊得别提有多欢快了。
除了语言上聊得投机外,老刘在各方面都对姑妈十分照顾。老刘自己买了一辆电动小三轮,平时姑妈要去镇上赶集时,老刘都会骑着自己的电动小三轮送姑妈。姑妈在家里养了几头猪,有时候给猪割草,不好抱进猪圈,老刘就用车拖,并且亲自抱进猪圈,绝不让姑妈掺手。
冬天里跳广场舞,起初会有些冷,老刘就买了个暖手袋。每回姑妈到场后,老刘都会把暖手袋递给姑妈暖暖手,其他村民就开玩笑。说:“老刘,老了还不知道变通哟!”
姑妈听到后脸一红,村民们看到后笑得更欢,说:“这秀琴(姑妈的名字)越活越年轻,你看着脸红得跟小姑娘似的!”
其实刚开始姑妈没想和老刘在重建家庭,也不知道老刘是否对自己有那方面的心意,直到那回老刘无微不至地照顾了自己十多天。
那次姑妈正在地里和老刘除草,突然一下就昏了过去,老刘着急了,赶紧把姑妈背到车上,带着姑妈就去了镇上的卫生院。镇上的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大碍,只是过于操劳,开点药就让姑妈回家了。
老刘不放心,那些天说什么都要照顾姑妈。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到姑妈家里,两个人锻炼一会儿后,老刘就去给姑妈做早饭。那段时间,姑妈说除了张嘴吃饭,其余什么事都是老刘做的。老刘无微不至地照顾姑妈,在某个下午对姑妈说:
“秀琴,我现在是一个人,你也是一个人,要不我们搭个伴吧?”
姑妈明白老刘的心意,也知道老刘这十多天对自己的照顾,其实心里已经产生了这个想法,只是怕我表哥不同意。所以,姑妈没有表态,只是说:“等孩子回来再看吧!”
老刘没有多问,暗暗祈祷能得到我表哥的同意。
第二天表哥回来了,老刘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家,姑妈就试探性地问表哥:“我想给自己找个伴,好减轻一下你的压力,你觉得怎么样?”
哪知道表哥听完就急了:“您找个伴,您是快活了,村里人会怎么想?说您五十多岁了还找老伴,会骂我们当子女的不孝顺!”
姑妈听出了表哥的态度,把头扭过去,沉默着没说话。半晌,姑妈语气妥协,说:“妈只是有这个想法,问问你的意见而已。”
那次对话后,姑妈给老刘打了个电话,说儿子不同意,以后两人还是尽量少来往。
好在,事情还是出现了转机。村民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劝老刘,自己上门给表哥说清楚,求得表哥的同意。老刘听到乡亲们的劝说,下定决心,提着米和油就找到了表哥。
老刘怎么劝说表哥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回两人喝了一斤多白酒,彻夜长谈。第二天晚上,老刘就住进了家里。第三天,表哥请了最亲的几个人吃了一顿饭,算是正式接纳了姑妈的老伴,也改口叫了老刘一声“爸”。
和老刘的事情成了后,姑妈越来越有活力,跳舞也是越来越好,被村民们推荐我广场舞队伍队长。去年代表村里参加市里的比赛,一举获得金奖,两人相依,举着奖杯照的照片,脸上全是幸福。
姑妈和老刘,这一对半路夫妻的结局,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五十多岁的半路夫妻,往往会有三种结局。
一是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的结局是最为圆满的,也是最难以达成的。因为五十多岁的年纪,绝大多数人都是上有老,下面有孙子需要抚养,可以说是面临着较大的家庭压力。此时虽然想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却要考虑很多因素。
不过如果两个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上子女们的祝福,那么只要不在乎世俗的目光,就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都说老来伴,五十多岁再续婚姻,既可以减轻子女们的养老压力,也可以舒缓自己孤独的内心,让自己过得舒畅。
二是最后仍然不欢而散。其实就我看来,五十多岁的半路夫妻,往往都是出于一定的利益,比如为了自己以后的养老,比如为了一定的生理需求等。这个年纪早就过了依靠真情实意来结婚的年纪,往往都是因为对方能满足自身的某些需求走在一起。
所以这样的婚姻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后,就会产生一种厌倦情绪,忍不住要分手。而互相之间有没有孩子,可以说是毫无血缘上的联系,分手也不过是一拍两散,甚至都不需要计算家产那些。
三是牵强附会,两个人过得并不满意,却又无法分开。这样的半路夫妻,往往是两人互相满意,却得不到子女祝福的。就好比前期的老刘和我姑妈,得不到表哥的祝福,姑妈也只能给老刘打电话,劝两个人暂时少来往。
至于说为什么分不开,这是因为半路夫妻百日恩,虽然得不到子女的祝福,但其实二人内心都把对方当做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只能够瞒着子女互相来往,也会想尽办法得到子女的认可,把这件事搬到台面上。
其实,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年纪的老人对自己的生活其实已经很看开了,只是长期的孤单让他们需要有个陪着说话的人。所以他们找的并不单单是个老伴,更是一个自己可以关爱的对象,和一个可以关爱自己的对象。
或许,我们应该对老人多一些理解,祝福他们再次找到自己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