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通化不「通」,为什么
2021-02-17 10:50  浏览:88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张文宏如此形容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而对通化来说,瓷器已经被砸碎了。

作者 | 江婧怡

编辑 | 张一童

吉林通化,一座常住人口仅三四十万的东北小城,在不到一个月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例超200人。遭遇如此冲击时,通化迅速采取「封城+封户」的极高防疫规格严阵以待。

极严格的管控带来了极明显的成效,十天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内,通化最初呈爆发式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与此同时,“一封了之”的做法引发了市民的反抗,1月23日起,通化市民在微博、抖音等多个平台求助,称因“封户”管理缺乏补给即将断粮。

这种情形发生在一年前的武汉,我们尚可用措手不及来解释。遗憾的是,一年以后,这种强硬的应急防控机制依旧发生在中国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城市。通化只是其中恰好被看到的一例。

OurCity

风声

A

1月12日,吉林省通化市根据11日从绥化市望奎县返回长春的两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摸排到一名在养生馆组织培训授课的无症状感染者(通报中称为「无症状感染者3」,以下以此代称),并在当天检测发现另四例与其关联的病例。政府迅速对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场所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封闭管理,并启动重点人员核酸检测,摸排密切接触人员。

1月14日,通化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耳鼻喉科腾空两个科室共50张床位准备接收患者。同时,通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开展专项执法调查,并由官方信息发布渠道“通化发布”释出讯号,全市物资储备充足,市民无需慌乱。

三天内,通化累计通报无症状感染者共13例。政府迅速下达指令,15日即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为配合全员核酸检测,一切可流动的环节顺势被暂时关闭。客车、公交车停运,外卖、快递暂停,超市、菜场闭门。

B

家住二道江区的石琪收到了东昌区亲戚发来的消息:菜不好买了。

这些天,东昌因为出了几个病例,一些大的生鲜超市已经关门。二道江虽然与东昌相距20多公里,但通化实在不大,总共就这两个区,彼此来往密切。

情况看起来不妙,通化市的无症状感染者每天都在增加,三天内已经到了十位数。14号上午六点,石琪的妈妈突然接到儿媳妇的电话,催她赶紧去囤菜。赶到超市时,队伍已经排起来了,鸡蛋的价格从3块5一斤,涨到了5块5一斤。

当天,家住华夏家园的张丹,以及她所在楼的四个单元近100户业主,被社区临时通知尽快回家,马上就要“封”楼管理了。本职是医务工作者,加上身为医生的丈夫前一天已经作为密接被送去酒店集中隔离,张丹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安排。

她径直从单位回家,一直呆到晚上快10点,来了一批人上门做核酸检测,然后门被贴上了封条。张丹后来看到16日的流调报告,同一栋楼的隔壁单元出了一例确诊病例。

后半夜,通化的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启动。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通化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全员排查行动,而且极其紧急,市里下的指标,要求3天内检测完毕。

东昌的一部分居民从15日的凌晨就被安排进行检测。石琪对这个时间点的印象尤其深刻,那天,她妈妈的朋友在微信上抱怨说,人真多,天真冷。

OurCity

A

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不乐观,通化市新增106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增确诊58人,总数和增长数都是全省第一。36万人的城市,感染密度超过30/10万人,远高于同期更具关注度的石家庄。

同一天,吉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此前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3」引发的传播链条再次延长,“1传102”的超级传播病例被央媒重点关注、转发。

与九个月前绥芬河的输入性疫情传播不同,这次通化面临的是疫情的内部扩散,波及面更广,流调难度更大。怎么做才能尽快控制住局面?

「封」。

1月18日,通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通化市区的社区村屯实行封闭管理,入城区高速公路卡点全部封控。“封城”,诸如石家庄、邢台南宫、黑龙江绥化望奎县都是这么做的。

这些城市另有一点极其相似:搭配封锁,都迅速启动了全员核酸检测。入冬以来,出现疫情的地区特别是中国北方,全员核酸检测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多者甚至达到5轮以上。通化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四轮全员核酸检测。

扩大检测范围确实有利于发现潜在的传染源,但全员核酸检测本质上是一项高成本的行动,尤其在人力上消耗巨大,且最终获得的是某一时间点下的静态结果,效果有限。

决心做如此大的投入,因为目标是“争取尽快扑灭疫情、清仓见底”。这句话引自吉林省省委书记的调度指示。清仓见底,一个一般在信访、扶贫报道中才会看到的词汇。

不可说通化不重视疫情防控。通化市市委书记在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上说,“各级党委(党组)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太重视了。

B

对“封城”的恐慌先以谣言的形式散播开来,微信群中开始传即将全市停水的消息。城里作为隔离点的酒店也不够用了。

1月17日,张丹一位在社区医院工作的朋友被通知作为密接需要进行隔离,在家呆了两天后,她才被接走,而且是送去通化下辖县级市集安的清河镇。又过了两天,丈夫和孩子作为她的密接,被社区送往邻市白山市隔离。

紧张归紧张,但这一阶段,对全员居家隔离这件事,多数通化人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没有绥芬河“守国门”式的气概,也有为防疫做贡献的善解人意。

幸于多数东北人冬天有囤菜的习惯,吃饭在短时间内还不算大问题,且小区刚开始实施封闭管理时,多数居民仍被承诺会发放通行证,每户每三天可出一人采购生活物资。

距离上次全员核酸检测不到三天,1月20日,第二轮检测又开始了。随后,那张临时通行证在1月21日永远失去了使用机会。

OurCity

阻断

A

“今天是封控的关键一天。”

1月21日通化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蒋海燕这样形容这一天。

这天,通化市政府宣布,东昌区全区居民居家封闭管理。同时,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隔离方舱动工。“封城”,“封户”,加方舱,一座城市应对疫情最高的配置。

这天,吉林省委副书记对通化下达指示:“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砸实五级书记责任,……,众志成城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压实四方责任,这个说法在全国各地关于疫情防控的会议上都能听到,且都被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其最初于2020年5月4日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提出,后面还有半句,落实“五有三严”,两条被普及向全国的方法由武汉经验得出,关键是处置和预防。

两天后,通化市纪委监委通报14名党员干部因在疫情防控中工作失察被追责。其中,卫健委和疾控中心首当其冲,然后是交通局,接着是市场监督管理局,再往下就是东昌区出现疫情地区的区委到街道社区。

无一例外,都是基于疫情扩散、防控不力的角度处罚。这也和之前通化「封」的防控思路一脉相承,着眼点在于彻底阻断传播途径。

至于居家封闭管理期间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权力和责任的大头落到了基层即社区,“隔离管控,管是方式,控是目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对于居家隔离的管控人员,实行网格员包保制。……把隔离管控工作做优做细。”

据通化市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回忆,他自17号起其实已经被安排小范围地向社区送菜,每天输送的量在800到1000份不等。“为及时解决市民居家封闭管理期间的困难和需求”的5条服务热线于1月22日开通。

B

17号通知“封小区”的时候,庄言还没想着要存多少吃的。超市里反复播着广播“理性购物,物资充足”,又想到之后凭通行证也能出来买菜,他就只囤了些日化品和少量食物。

菜、肉很快就消耗完了,他尝试在饿了么下了四五个单,全被取消,另一个临时开发出来的线上买菜APP“吉通帮”始终处于崩溃状态。庄言开始拨打已公开的各种求助电话。


▲总在“休息中”的商家

36万人口,挤这么几条电话线路,能打通就算幸运,或者足够有毅力。但即便和热线那头的工作人员说上了话,庄言没饭吃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社区在等领导通知派菜,市长热线又让他找社区解决,而中盛青年汇所处的江南社区共10个小区近2万人口,据他了解,社区工作人员才30来个。

华夏家园的“封户”管理比其他小区提前近一周,张丹已经眼看着业主群里那两三名的社区工作人员,从恳切解释他们工作的辛苦,到一个字不回,几百人的大群最终只有业主在不断发消息。

或许不该对社区有那么高的期望。她想起去年在武汉读书的儿子回家,母子二人都被社区要求居家隔离一段时间,“每天问我俩体温情况,从来没问过他爸爸。社区没问我们家里具体几口人。”

疫情防控的精细化管理,全中国目前做得最好的无疑是上海。通化不是没有在尝试对标先进经验。1月23日,上海改变通报疫情的方式,开始隐去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信息,通化从1月25日也开始只公布确诊病例的序号和居住地。

但这座北方小城的困境在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采访通化市民的过程中,不同小区的居民都屡次提到,多数社区并不实际掌握住户的情况,哪一户住不住人、住多少人,即使在居家隔离开始后,这样的尽调工作也没有完成。

上海的城市管理工作也并非一日促成。三年前,上海就启动了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三年行动计划,积累到去年疫情爆发,对社区管理、基层组织架构的充分了解为上海防控提供了优势条件。

“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张文宏如此形容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而对通化来说,瓷器已经被砸碎了。

OurCity

微博

A

1月23日,通化“封户”管理的第二天,全面“封小区”的第五天,通化市政府晚间出了一条公告,宣布将采取措施解决居民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必需品代购配送问题。

当晚,微博账号“人民日报”依据此条公告发布微博,评论区突然出现大批通化市民诉苦。


▲微博上广泛流传的通化市民求助截图

政府应对舆情的反应速度很快。次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作为政府代表就物资配送问题道歉,并承诺将按每户五天需求量供应“蔬菜包”,半价配送到户,负责配送的800余名志愿者队伍将扩充到7000人。

“千方百计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这样的说法首次在通化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出现。

24日晚,人民日报又发一条消息,质问通化政府的物资配送问题,政府的回答与副市长在发布会说的无异,但央媒的关注显然是更有成效的,“人民日报四问通化政府”一度冲到了热搜榜第二。

紧接着,25日央视新闻对通化的点名批评和白岩松追问市长问题出在哪儿,把通化的关注度再度拉高。

当天凌晨,通化市市委书记、市长前往配送一线检查情况。

B

居家隔离以来,张丹没有用线上小程序买过菜。一是吃得少,家里的菜尚且够她继续吃一阵子,二不想给人添麻烦,三因为这些买菜小程序并不好用。

通化的常驻人口少,仅三四十万人,而且老龄化严重,户籍人口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有余。在这么一座不那么有活力的东北四线城市,线上买菜这些新事物并不普及,居民的日常需求在超市组建的微信群里即可完成。

市政府23日公布的四个线上购菜渠道,饿了么、吉通帮、欣明达小程序、好帮养老公司小程序,后三个几乎是临阵磨枪,本地商家一歇业,基本等同摆设。缺乏新零售平台参与物资供给与配送,普通商家配给又供不应求,武汉封城初期的自救经验在通化根本行不通。

《新闻1+1》播出后,菜包很快送到位了。张丹收到的是4个圆葱,4个土豆,1棵大白菜,8包方便面,足够她一个人吃五天了。但她后来发现,每家不管几口人,都送的是一样的量,她那个被拉去集中隔离的朋友家里没人,也被送了菜。关于菜包分配的事情,人们又争论起来了。

阿玮是7000名志愿者之一,25号晚上10点,他收到通知去指定小区送菜。从公车上把菜卸下来,再开始配送时已经将近12点,他不得已要敲门把人叫醒拿菜,还有同事被社区安排去送已经送过菜的人家。

庄严的哥哥住在青年汇隔壁的波尔多小镇,他们楼栋还没全员拿到第二轮菜时,岳父家已经收到了第四包菜。为了下一轮配菜的效率,波尔多小镇还未成立的业委会被临时启用起来。名为“楼长单元长群”的微信群里,100多名业主开始自发进行实际居住人口的信息搜集的工作,菜包中有了清真的可选项。




▲通化市民间的有传闻,不同档次的小区会配送不同档次的菜,他们调侃这种现象,叫「开蔬菜盲盒」

OurCity

“清零”

1月28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梅河口市组织调运大量蔬菜驰援通化。通化市民陆续收到这么一份“小年礼包”,品种丰富了许多,里面还有一张红纸,列举菜包中应有的品种和数量。

1月30日,通化组织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向好,2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吉林省疫情形势进入下降通道。2月4日,通化市卫健委通报,当地疫情形势逐步趋于稳定,目前无症状感染者已经“清零”。

牺牲还是有效果的,乐意配合的通化人迎来了“争取早日实现疫情清仓见底目标”的阶段。加上最近开始试点电子通行证,菜市逐步恢复,一些个体商户被允许开门经营,居民可以在微信群里买到活鱼、鲜羊肉甚至春联,通化人开始畅想,或许不久以后就要放开管制了。

而今天已经是通化全员居家隔离的第十六天。


发布人:11d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