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中国国情下养老金融前景之桎梏
2021-08-29 01:10  浏览:33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养老在中国的前景如何?以房养老模式能不能推行?


只有在养老金融乱象的阴霾迷境之下看透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才能够看清养老金融在中国的前景与模式推行的可能性,将解决对策深谙于心。


人口变迁和家庭制度的连结是社会学永久的议题,中国当前老年人住房情况、住房在代际关系中的作用则是社会学视野下研究养老金融的两个重大要点。


都市与乡土:中国老年人的住房情况


老年人申请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最基本的前提是老年人有绝对的房屋所有权。中国有多少老年人有绝对房产权?这些有绝对房产权的人经济条件拮据或是富裕?城市与农村老年人住房差异呈现怎样的不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老年人的住房差异性怎么体现?在市场化大潮中,有多少人不再寄希望于子女养老和单位养老,而通过市场置换方式拥有了住房的产权?关于老龄化的社会实证研究未曾予以回答,我们目前尚不得知。


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市场体制下,住房是商品,住房分配本质上是一个阶层分化现象:收入、职业和其他一些阶层变量决定着人们的住房产权、面积大小和居住质量”。经济状况比较好的老人住在自有产权住房的比例较高,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住在子女住房、租房和其 他类型住房的比例较高。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并不相同,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迁移到城市就业,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和家庭保障模式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如果农村的老年人想要参与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却十分困难。


一方面受我国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将住房作为家庭财富的重要象征,用以衡量其经济社会地位,有些农民住房占地面积大,但却没有装修,也没有像样的家具家电,穿着破旧,有病也无钱医治,甚至有的农民家庭为此消减子女教育开支。另一方面,中国农村的房子并不值钱,通过抵押能获得的贷款额度恐怕根 本无法改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农村的房屋多属于小产权房,即只有使用权而无产权,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变现。


纵向社会下的家庭代际关系变迁:住房与养老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范畴里,代际关系关系到老年人对房屋和对遗产的观念,以及住房在代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住房是一种能见的实体,亲朋好友的舆论压力对子女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执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隐性契约。住房的代际转移,实质上也是在进行某种特殊的代际控制,在塑造符合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代际互动模式。尽管这种假设听起来冰冷和残酷,说白了,住房财产在老年人与其子女的代际资源交换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老年人没有住房财产会削弱子女代际支持的意愿和行为,显著增加老年人遭受虐待的风险。而且,老年人的住房质量和价值直接影响到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和情感支持,住房越大、住房质量和价值越高,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越高,老年人也越感到子女孝顺。尽管经济条件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子女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将住房反向抵押来补贴日常生活支出而面临代际关系紧张和将住房转移给子女获得子女支持之间,中国老年人的选择不言而喻。


改革浪潮对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瓦解了家庭的生产功能,也剥夺了老年人掌控和分配家庭财产的权利,代际关系发生剧烈变化,传统家庭的温情脉脉的孝道伦理代际关系为一种更加理性化、较少亲情友好的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所代替。


以房养老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是市场化运作的一种自愿的、自主选择的行为,且不论保险公司等经济机构的积极性,老年人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吗?从中国当前老年人住房情况来看,满足反向抵押贷款基本条件的老年人可能十分有限。通常有绝对住房所有权的老年人可能并不需要依靠贷款提高生活质量,以房养老的推行可能背离提高低收入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目标,并加剧代际矛盾和冲突。




发布人:1a1d****    IP:125.64.7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