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养老产业的兴起成为一阵经济发展的热潮。其中,养老金融产业更是当前人们养老选择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然当大家都将“养老金融”与“城市老年人群”自动挂钩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更缺乏养老保障的农村老年人群的现实需要,关注农村养老金融产业的现况与发展。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0%,而同期城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7%;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速度快于城镇。据有关预测,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在2034年左右将达到1.54亿的峰值。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农村老龄化相对更加严峻。
在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农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养老金融的普惠式发展在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养老金融的普惠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目前,农村养老金融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较为亮眼的发展方向。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产品。当前的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但在老年用户尤其是农村老年群体方面,还大有可以发展的空间。但许多农商行尚未意识到养老金融产业的可为性,体现在既没有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也没有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例如,缺乏完善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在跨界合作经营日益流行的今天,农商行尚未抓住机遇开展相关业务,例如与保险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为其代理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从而收取代理费等。因此,农商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实质上还大有前景,正待各地农商行大展一番拳脚。
第二,“以地养老”金融创新。尽管土地养老功能在弱化,但是土地还是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当前农村空巢老人趋势愈盛的状况下,土地无人耕作,荒废不如承包流转。这也是农村养老与城镇养老的重要差别之一。老年农户通过让渡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不仅当期可以获得较好的稳定收益,而且可以将部分收益转换为养老资产储备。
第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根据人社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并按照市场实际投资收益确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有利于提高领取待遇水平,使城乡居民基本保险能够成为农村老年人可以依赖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养老问题在本质上也是金融问题。从需求端来看,农村老百姓为了保障在老年后仍有较好的收入来源可以提前采取多种金融安排。从供给端来看,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农村老百姓的养老金融需求可以开展多样的金融工作。当前的农村养老金融产业方兴未艾,我们也在期待着这个领域能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