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警惕:养老金融领域,非法集资、非法吸资乱象丛生!
2021-08-29 01:19  浏览:1005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与上个十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2.51%和2.72%。随着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不断上升,如何相应保障和提高广大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成为社会绕不开的话题,关系着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直至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2017年年初,民政部等十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尽快破除养老服务业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潜力,促进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政府为扩大社会养老的规模和水平,积极鼓励资本和市场力量介入养老领域,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然而随之衍生出的资本乱象也丛生不绝,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害和精神伤害,非法集资、非法吸存便是最大的风险隐患之一!


南昌老庆祥,郑州天鹅湖,绵阳博爱,佛山天颐居,晋中晋龙泽养老院……从2018年到2020年,养老产业相关非法集资案件多达6614起。


2021年,益阳纳诺养老公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暴雷”,涉及4000多名老人,其中有一位62岁的老人曹荣林,以做杂工为生,一生积蓄被此养老院以预订床位收取,化为乌有,最终不堪打击跳江自尽。


所谓非法集资,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指违反信贷管理法律、法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包括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业务主体资格的个人或单位直接非法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以及以投资、集资、联营、资金互助等名义间接非法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


那在养老金融领域非法集资、非法吸存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根据民政部2021年5月17日发布的《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目前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以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


2.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资。


3.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4.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过召开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或许屏幕前很多老年朋友对以上四种养老机构非法集资的形式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早已明察个中内幕,能够通过品牌、经营年限、经营牌照等明辨良莠。但正如益阳市纳诺老年公寓的暴雷事件所讽刺的那般,此公寓成立于2012年6月6日,成立之后便与老年人签订养老服务合同,以收取养老合同金的名义大量吸纳老年人资金,截至“暴雷”时其民间集资行为和稳定经营年限已达到八年以上,谁又能预知到其会遭遇崩盘之祸呢?又比如从我们暑期针对上海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服务项目的随机调查来看,很多老人受各种新闻报道、公安宣传或亲友劝告的影响,对大部分养老机构推出的服务项目采取“一刀切”的否决态度,拒绝一切养老项目。这虽然避免了被非法集资受骗的风险,但同时也使很多良性的养老服务经营机构陷入发展窘境,与政策方向背道而驰。


事实上,无论是独独相信“老牌”服务机构,还是“一刀否”,均不是正视和应对养老产业市场发展的有效之策。养老金融领域出现乱象,是市场经济融入的必然结果,而市场本身便具有风险因素,如何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性、妥善把控风险,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合力并行。


养老服务行业具有回报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经营难度大等特点,企业家们受政策鼓励投身养老产业,其在前期采取相应策略以回笼资金、减轻现金流压力、支持扩大规模等,属于再正常不过的经营模式,倘若经营得当,何过之有?过错在于很多企业起初便无发展壮大养老服务的“初心”,而仅盯准了老年人的“钱袋子”;又或者企业虽葆有初心,却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规的地方,导致风险扩大,难以步步为营。 同时政府应助力老人在形色纷纭的市场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完善经营主体资格审核机制,并加强对经营过程的定期审查,降低老人的市场风险。老人们也应谨慎投资,减少投机心理,若发现养老机构领域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拨打961555热线或者向当地金融办、民政部门、公安部门举报。




发布人:1a1d****    IP:125.64.7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