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目前的“丁克”家庭已占到总数的12.3%。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丁克”这个词语就悄悄地出现在中国,因为“丁克”是Dual (or 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写,一时间被很多中国夫妻所认可,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选择“丁克”的夫妻比例与日俱增。
我国第一批“丁克”家庭已退休,没有后代真的爽吗?
成为“丁克”家庭的成本,要比普通家庭还要高
很多网友会认为,选择“丁克”的夫妻就是觉得养孩子太费钱了,现在从孩子出生的奶粉钱到上学补课费,都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在我们身上,甚至等到了孩子成家立业之后,还要继续抚养孩子的孩子,所以“丁克”家庭一定可以省下很多钱。
但实际上,“丁克”家庭的生活成本并不会降低,因为他们要为自己买很多类型的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金……这些保险的作用就是以备不时之需,生病时没有儿女照顾自己,就只能花钱买服务。
另外,如果选择“丁克”的家庭意外拥有了孩子怎么办?当然会选择做手术处理,那么这个操作对女性来说,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虽然省去了对孩子的操劳,但也永远享受不到天伦之乐
在传统思想中,孩子就是家长生命的延续,即便是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因为拥有自己一般血脉的孩子还在,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的消失。并且达到了一定岁数之后,成为自己生命最大支撑就是孩子。
但这种体验和感受,永远不会在“丁克”夫妻的身上体现,他们永远都享受不到儿女双全的快乐,和天伦之乐的魅力。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意地享受生活,但没有孩子的落寞和空虚也是无法解决的。
分析:
正是因为成为“丁克”家庭对很多事情都存在很大的影响,所以称为“白丁”的夫妻也是占有很大的比例的,他们在坚持“丁克”的过程中,突然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因此就变成半途而废的人群。
对于他们我们无可厚非,毕竟如何选择是他们的权利,及时止损也算是明智之举。或许他们是因为及时醒悟,知道了没有孩子的弊病太多,或许是他们想要响应号召,生二胎甚至是生三胎。
三胎政策来了,让那些“丁克”家庭变得更加恐慌
真正从一而终的“丁克”家庭少之又少
虽然“丁克”家庭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始终坚定信念不生孩子的家庭却只占很少的比例。所以既然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莫不如及时止损,在还适合生育的年纪早一点生娃,女性恢复身材的速率还能更快一些。
并且,既然要生孩子,为什么不及早地响应号召,还能享受到相关的福利政策。但生二胎或是三胎的前提就是,扭转自己的观念,不做“丁克”。
“丁克”家庭同样要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对于选择“丁克”的夫妻来说,虽然不同养孩子,但彼此的父母还是需要双方来赡养的,赡养老人的压力自己有所感悟,因此会引起很多“丁克”夫妻产生质疑,未来自己将由谁来赡养?
很多儿女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难道还奢望社会上的服务人员无微不至吗?老了老了还要受到这样的委屈,岂不是人生不幸?
决绝响应政策和无法响应政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三胎政策刚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很多网友会吐槽自己的压力巨大,现在都已经备受折磨了,真是不敢想象再有一个孩子,自己的生活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改变。但这种烦恼在“丁克”夫妻的眼里,就是一种炫耀。
因为有些已经动摇的“丁克”夫妻已经不知所措,相比较那些满足条件响应号召,但自己主观放弃的人来说,自己是更加可悲的,因为自己无能为力。即便是从现在开始迎头赶上的话,很多人也是身体吃不消,心有余而力不足。
写在后面:
无论是选择响应号召生娃,还是继续当“丁克”一族,都是每对夫妻自己选择的权利,因为思维方式和成长环境不一样,我们无法干涉其他人的思想和人生,所以在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时,我们不要妄自揣测其他人的想法。
总之,我们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不同的人生阅历会影响我们任何一个判断,不同太多的思想包袱,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今日小结:
你觉得“丁克”家庭会受到三胎政策的影响吗?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