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区市公布2021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启动了养老金的上涨,总体涨幅达到4.5%。根据人社厅的解释,2021养老金上涨4.5%是全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的总体人均水平,具体到每一位退休人员来看,由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不同等原因,从而出现退休金上涨比例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各省市均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上调养老金。
伴随每次养老金的上涨,物价都会迎来一个不同幅度的上调。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正常生活,上涨部分的养老金对于物价的上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2021年养老金已经实现第17次上涨,这意味着物价也随着养老金上涨了至少17次。
养老金上涨迎合了物价上调,年轻人的工资,却很少听到有涨幅的消息,而对于年轻人来说,面对不断上调的养老金,物价也随着养老金的上涨,而到手的工资却停留在原地,迫使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倍增,父母的养老金变“啃老金”,“被动啃老”的现象逐渐显现。
“穷养自己、富养儿孙”是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真实写照。据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96位老人日常花费中,30.74%花在日常开支,23.51%补贴儿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
养老金变“啃老金”的主要原因源于现在很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经超过许多在岗年轻人的收入,而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和高物价不匹配。年轻人面对物价上涨,工资原地不动,工资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无法承担高消费的生活,只能求助于退休后的父母“补差价”。父母用自己的养老金贴补子女,由此形成了被动啃老的局面。
父母都希望儿女能够生活无忧,在退休后没有其他额外经济收入情况下,只能用自己的养老金“补贴”子女,比如房贷、车贷等等,支撑子女的生活必要性开销,补贴子女的生活费,提高子女的生活质量水平。
当下,大多数年轻人的薪资待遇,处在偏低的水平,同时就业难“内卷化”严重,不敢轻易裸辞,不仅薪资低还需要承担高物价,这也是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因此,想要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必须要先让老年人“卸下重担”,才能达到养老金上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