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带你看看真实的养老院,等你老了还会去住吗?
2021-06-30 13:30  浏览:95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养老是今年最热门的话题。


毕竟,生孩子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核心方案,推动养老政策和完善社会养老制度,才是根本。


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养老问题,相比老一辈,我们这一代,“嘴巴上”更愿意把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托付给养老院。


是的,“嘴巴上”,内心其实很矛盾,知行合一太难了。


互联网上太多评论和分析文章,越看越焦虑。


很多人特别想知道,养老院里面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


于是,就有了这个专题文章。


图可能有点多,思考可能更多。


生活和生存。


1


为了这个专题,石榴叔在外面跑了快半个月,每天都有感触。


其实 5 年前,我做过类似的调研,甚至去过相同的养老院。


真的变了吗?有些变了,有些没变。


开头先说结论。


1、养老院并没有像外界宣传的,床位紧张到那种地步。坐在电脑前靠搜索的信息想象,和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2、不要从人性的阴暗面,去揣测养老院内发生的事情(尤其把个体案例放大到群体的),服务也在发生变化,监管也在发生变化,这不止是一个生意。


3、独居老人主动想住养老院,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4、极少部分是实在没办法被动住养老院,大部分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为了省事,高端养老社区除外。


5、养老院鄙视链真实存在,子女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6、养老院的功能已经被细分,从老年公寓到托老所,从护理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


7、人老了,生活质量就是钱堆出来的。钱少,先满足物质上的,钱够了,追求精神上的。


8、中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的焦虑源于大量信息不对称。


就我亲眼看到的,5 年以来,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系统性的,针对性的,前瞻性的。


社区居家养老是趋势,5 年以后会有更大变化。


2


整个调研,以事实说话,涉及南京十几家养老院,无利益相关,所有名称都已打码,先声明一下。


这是我进入的第一家养老院,位于主城区,一个很安静的角落,周边有几个还算新的中档小区。


用院长的话说,“我们就是服务周边群众的”。




这家养老院规模不算大,开了好几年,只有这一栋楼,一百二十多张床位,定位中高端。


能够自理的话,双人间每个月 6500 元左右,全包。不能自理的话,费用在 8000-9000 元。


从工作人员介绍,以及我观察的情况看,入住人群普遍在70岁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完全自理。


这家养老院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无论走廊、房间,还是活动区,没有明显的老人味,气氛不压抑,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感觉是在正常生活。


工作人员普遍年龄不是很大。当然,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户外活动区太小,老人晒太阳不方便。




有专门的医疗小组和康复区域。




活动区虽然不大,但考虑到只有一百多张床位,还有不少常年卧床的,也够了。






护理员的数量不少,各忙各的,和老人关系和睦,这方面我特别留意。






养老院的卫生,我重点看食堂和厕所。这种无窗的厕所,能没有异味,且整整齐齐,地面没有一点污垢,说明工作还是做到位的。




这个食谱没有刺可以挑。我在电梯里遇到了一个阿姨,问她吃得如何,直说好。




对于老人来说,到了一定年龄,吃不了多少,也没有多少能吃的。一个人在家根本没办法烧,来养老院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我这一圈调研下来,发现在南京,养老院 6000 元是一个分水岭,主要体现在环境、设施和服务。


有一点恐怕让大家意外,收费越是低的养老院,能完全自理的老人越多。为什么?这属于社会性问题,说白了,被动住进养老院的。


3


下面这家养老院,成立了 15 年,距离上面这家直线距离只有 500 米,位于一个很老小区的里面,旁边就是社区医院,床位 300 张左右,整体定位要低很多,属于普通老百姓都能住得起的那种。


大概了解了一下,入住的都是原本住在周边的爷爷奶奶,年龄在70岁以上。




5年前,我曾经来过。实话实说,环境和设施没有大的变化,也可以理解。本来就是薄利,涨价也要考虑老人的承受能力。


这边两人间的床位费是 2200-2600 元,餐费每个月 700 元,算上护理费,一个能完全自理的老人,一个月费用在 4200-4600 元,单人间在 5500 元左右。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稍高一点。






虽然活动区域大了一些,但环境和条件,与上面那家不能比。护理员整体年龄偏大,数量少。


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除了看电视,就是坐在走廊或者院子发呆,幸福感?也许只是生存。






环境卫生要比我上次来好多了,虽然房间有老人味,但地面干净,表面没有浮灰。




食堂只能说干净,每天的饭菜会送到老人的房间,有一大荤一小荤一蔬菜。




有人也许瞧不上这样的养老院,觉得环境一般,条件一般,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价格足够亲民。千万不要用自己现在的收入来判定,而是要用退休以后的收入。


从更多沟通中,我还发现这样的养老院,正在整个社会养老体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了面向入住老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特殊护理四大类基础服务,更面向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乐等服务,这其实是未来社区养老中心的雏形。


具体内容,我会下篇深度说说,和你们每个人都有关。


4


实际上,在老城区,这类规模的综合性养老院,数量不少。我意外的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社区医院和街道办事处很近。这绝对不是偶然。


下面是另一家。




在能自理的情况下,两人间的费用一个月总共 5400 元。


由于入住老人的数量比较多,市区房租贵呀,所以活动空间狭小,这个问题是无解的,郊区养老院要好多了。




老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说实话,日子过得单调,有很多身体还不错的,每天也就是坐在那边消磨时光。这难道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吗?能感觉到有一种无奈和孤独,气氛沉重。


我并不想把养老和生育这个话题联系在一起,但养老院的鄙视链,又和子女密切相关。


孩子常来的,鄙视孩子不常来的,孩子不常来的,鄙视孩子不来的。有子女对护工和养老院永远有一个震慑作用。


没有子女看望的老人,在养老院里,是被忽视的对象。




这家养老院,把失能老人集中在一个区域,方便管理。可能人都会有这一天,但谁都不敢去想。




之前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在强调老人失能之后,在养老院受到残酷虐待。


抖机灵?这个话题的确非常吸流量,博眼球,讨论区一片讨伐,然而,是真的吗?亲眼看到吗?


十几家跑下来,我反正没有看到,毕竟现在的舆论环境太厉害了。


关于伦理方面的话题,这里不想多讨论。不是每个子女,都有时间且愿意24 小时照顾老人,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医护条件。


想赖在医院长期住下来?不可能。所以......


能走能动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


5


养老院难道都是这样的吗?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觉得很失望。


不。


正如开头我说的那句话,“人老了,生活质量就是钱堆出来的。钱少,先满足物质上的,钱够了,追求精神上的“。


高端养老院和养老社区,会颠覆你对养老的认知,和你想的也不一样。


天价吗?还真不是。


下面这家养老院位于主城,位置特别好,能有这么大个院子让我多多少少有点意外。后来在其官网上查到,和地方国企有合作。




共有 400 张床位,目前只有 5 人间还有空床(我发现有些 2 人间和 3 人间存在占床的情况)。


2 人间的收费在 6500 元左右,单人间在 8000 元出头,当然,这是在老人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


可能是因为去的时间是中午,整个大楼里面很安静,空空荡荡。


我被工作人员带着参观了 2 人间和 5 人间,说实话,干净和整洁程度可以打 80 分,我随手摸了一下门边,没有灰尘。走廊和房间几乎没有老人味,通风很好。




从基础设施情况看,要比我们上面调研的养老院完善不少,平时也会组织各种活动。


但即便如此,在入住的老人中,能完全自理的依然占少数,大部分是行动不便的和失能老年人(不在同一个区域)。


很巧合的是,刚好有两位阿姨来考察,年龄在 65 岁左右,她们是考虑以后一起住这边,相互有个伴。各方面都挺满意,就是觉得贵了点。






我换了个时间,又来跑了一趟,主要是想看看老人活动时间,护理员的数量,得到的答案是,不算多。这难道不重要吗?


在我看来,对行动不便的和失能老年人来说,真正决定养老院质量的核心,就是护理员(包括护工和护士)的数量和素质。




对于老人来说,这个餐食够丰富了,自己还可以加小炒,需要提前 2 天预订。






很多人强调,中高档养老院设施好。设施的确好,但这个和老人的幸福感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他们需要的是陪伴和关爱。


下一站是大家频繁提到的高档养老社区,的确和普通的养老院不一样。


位于南京市郊,位置不算太偏,每天有班车往返最近的地铁站,方便老人出行。




这样舒适的环境,让人很难和养老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它的卖点之一。




养老社区从根本上说,就是出租公寓,让老人集中居住在一起,然后配套老年活动中心、健身房、护理中心、医院、食堂、图书馆等。


住,的确舒服,但价格也不便宜。


以最小 43 平方米单间来说,月费 9900 元,不含吃饭,这只是住一个人的费用,住两个人需要加 2500 元。套间的话,从 14000-17600 元不等。


另外,每个入住的老人需要交纳 10 万元的医疗综合押金。




上面是月费制,还有一种会员制。需要交纳 100-140 万得会费(走的时候可以退)。


说白了,就是资金白给老机构用,不支付利息,但月费会降,像最小的单间从 9900 元降到 2500 元,最大的套间月费从 17600 元降到 9500 元。


很多人最大的担心是,100 多万交给养老机构,安全吗?会不会跑路?


每套公寓都配有厨房,老人可以自己做饭。




不想做饭的话,也可以去餐厅,有三个,这是其中一个自助餐厅的菜单,比我们大厦的食堂都丰富。






对于适应了里面生活的老人来说,时间真的不够用,因为活动太多了。不少老年大学都在这边搞汇演,因为场地免费,条件也好。




我进去溜达了一圈,有打麻将的,还有打桥牌的。




居然还有打高尔夫球的地方。不过我仔细看了一下,更像是个面子工程,人造草坪过于平整,应该很少有人打。




前面我也说了,住在这里,真正适应的老人,时间是不够用的。


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和活动,可以填满所有时间,待在房间的时间很少,负一层还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开始,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憧憬起来,只要努力工作存够钱,就可以住进这样的养老社区,是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养老院也是一个江湖,同样有阶级和圈层,拉帮结派,融不进去就是融不进去。很多老人闹着喊着要住养老院,还没到三个月,就自己回来了。


还记得,我在上面提到的养老院的鄙视链?在高档养老社区同样存在,包括职业和房间大小。


有个细节,我留意到,这家养老社区入住的人群主要是老师。穿着干净,整洁,说话礼貌,声音很小,很多阿姨还喷了花露水。


6


养老院再好,也是养老院。


作为老人,一个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打心眼里并不想住养老院。毕竟当你老了从儿女身上都得不到的东西,怎么可能从一个机构上得到?


说句不该说的话,养老院外的老人和养老院里的老人,状态和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老了怎么办?


居家养老才是大趋势。


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一下国家提出的 “9073” 养老格局,就是 90% 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 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 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这次调研,我最大的感受,是政府在背后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


当真以为开养老院赚钱?赚钱的话资本早就伸手了。投资大,收回慢,价格不敢涨,有些通过过度医疗......很多养老院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甚至提供场地),早就干不下去了,这也就是养老院为什么靠着街道办事处,紧挨着社区医院的原因。


不少街道也因此,能够提供基础养老服务,给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床位。


通过政府的介入,这些养老院会成为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面向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探望、助行、助乐、助聊、助学等服务。


举个简单例子,像南京很多社区,早些年就开展了“银发助餐”服务,由养老院具体操作,有些早中晚三餐都提供,价格便宜,能送餐上门。


这是我拍自南京某社区的“银发助餐点”。




注意,助老卡价,和市场价的区别:




还有老年日托中心,就像送孩子每天到幼儿园一样,早送晚接。


另外,不少社区会牵头,对老人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加装扶手。




我还关注到,“互助式养老”会成为另一个趋势,说白了就是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


在这里,只有一点建议,如果您家老人,住的房子楼层比较高,且没有电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换到低楼层或者电梯房。


7


不少人提到保险公司的养老项目。也就是买个几百万保险,获取未来高端养老社区的入驻资格。


但有些事情,没你们想象那么美好。


在这里,我只说四个点,细细品:


第一,几百万保费交了,获取入住资格。


看清楚,仅是资格,其他费用一分钱不能少。如保险产生的收益和自己的退休金,覆盖不了支出,这个资格并没有意义。


也就是有门票,但住不起。


第二,永远没人告诉你,保单卖了多少,有多少空的床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时间的推移,床位的平均占用时间,会越来越长,入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我们了解过,某家的保单床位比,高达 8:1,即使未来扩张床位,速度也没卖保单快。当然,如果以后限购了,那还真算良心了。


第三,老夫妻两人入住,需要通过医疗评估,如果一个住健康区,一个住看护区,被分开,可以接受吗?


当然,也可以都住看护区,但价格贵一倍,能接受?


第四,你确定可以融入到那个圈子吗?


所以,这些产品好不好,当然好。但是,如果你勉强能买,真建议你要考虑,未来即使有门票,能否消费得起。


早些年,还有人闹着去海边买房养老,说什么给自己一个好环境,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


能活蹦乱跳的时候,一切都好。你试试生病了,打个 120 ,看看救护车多久能到,把你送到什么等级的医院。


必须警惕,各种以养老为名的销售套路,我们之前已经报道了很多,根本就是洗劫。


8


我劝大家不要动不动就说,“老了,不能动了,我就去死”。


每个年龄段,人的想法都是有差异的。壮年的时候,很舒服,创造财富,拥有自由,这时候面对死亡是坦然的,因为知道还遥远。


但人老了,一旦住过一次医院,就会发现,什么都不怕,就怕死。


现实比你想象的复杂,人老了以后就是一个返老还童的过程,你将不再是你,钱真的只是钱了。


目前全社会都在推动养老发展。有一部分人认为,把老人送到更贵的养老院,可以规避一些风险。可以吗?也许。


我们都在寻求更加善良的照顾,寄希望于护理员拥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然而正如“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说的,她们的价值真的被肯定了吗?收入匹配吗?很多护工每个月到手就 5000 元左右,很多年轻的医生护士干了半年就吃不消转行了。


爱心很重要,而没有物质保证的爱心又不能让人持续。


这是留给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在进步的方向。



愿每个人老的时候,都能被温柔以待。


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养老问题,揭露各种养老骗局。


-END-


(本文首发“石榴询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财经真相)


发布人:f2d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