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育儿,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这个矛盾还有那个矛盾,没有一个家庭是简单的。
老人的话就像是陈年的酒,都是经过时间酝酿出来的。
外人看着和和气气的家庭,家庭内部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矛盾呢。
女儿和父母只亲一代人,儿子和父母代代亲
虽然现在是2021年,很多地区都消除了“重男轻女”的观念,但是一些地区儿子和女儿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是不一样,儿子是自己人,女儿是别人家的媳妇。
我的老家依然保留这样的习俗。
当地重男轻女的现象很少见了,女孩们也能享受到父母的爱,甚至很多家庭都是“富养女儿、穷养儿”。
女儿是家里的宝贝,在当地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即使如此,人们的观念中还保留着,一定要生一个儿子的思想。
因为在当地的风俗中,给父母养老、传宗接代都是儿子要承担的,女儿和父母亲,只亲一代人,到了小外甥、外甥女这一代,明显就疏远了,但是儿子和父母亲,那是代代亲。
因为有这样的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大多数当地人的观念中,一定要生个儿子。
财产给儿子,养老时要求儿女一样,女儿拒绝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地人的思想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父母越来越重视女儿的教育,有的家庭中,父母甚至把女儿宠上天,对待儿子倒是很随意。
李叔和李婶就是一对典型的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养育孩子的宗旨就是,娇惯着女儿,放养儿子。
女儿因为从小被娇惯,性子泼辣,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
儿女都长大了,儿子结婚娶了媳妇,女儿也嫁人了。
之后,老两口按照当地的风俗,除了给女儿准备了一部分嫁妆之外,家里的一切财产,包括老房子都归儿子,并立了遗嘱。
近两年来,老两口身体不行了,李叔栓住了,身体行动不便,李婶身体虚弱,干不了重活。
老两口就商量着,希望让儿女养老,因为儿子儿媳妇生活压力比较大,女儿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两个人提出希望女儿也能像哥哥一样给他们养老,轮流照顾他们。
这个想法一提出,女儿就直接拒绝了:财产都给了你儿子了,养老找你儿子去,我养不着!
女儿一番话,老两口伤透了心,且不说没有多少财产,就一套房子,就是居住在大城市房子值钱,给了儿子,女儿也不能把养育之恩一笔勾销吧。
当地的风俗不是关键,对女儿的教育是关键
其实在老家,女儿参与到给父母养老上的家庭太多了,虽然当地父母过日子是给儿子过,孙子是自己人,外孙就是亲戚,但是女儿们一般都比较心疼父母,还是主动要承担养老的责任。
李婶李叔家的案例是个例,这个女儿从小被他们惯养长大,她的行事作风一项是,我只能占便宜不会吃亏。
对待亲生父母如此,对待别人更是如此,她不给父母养老,跟公婆关系也很紧张。
在家庭和谐、子女相亲相爱的前提下,父母身体不好,照顾父母一定是大家的事情,而不会有人把这件事摆到桌面上说,你应该来照顾父母。
一旦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那关系一定不乐观。
说到底,不是观念的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
父母老年之后,当子女的往往会较真父母对谁好一些,忽视了自己,常常忘记了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父母,你能长到这么大吗?如果没有父母,你哪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生养之恩大于天,可是讽刺的是,孩子成年了,父母步入老年,儿女关系不和,大家就把矛盾的焦点推向父母,因为父母偏向哪一个,另一个就拒绝尽到自己的责任。
抛开一切,我们年轻人应该记住自己从哪里来,应该明了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什么时候才能报答呢?大概也就是父母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