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恩大于亲恩”。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离异家庭再婚后,都带着孩子到新家庭中生活,他们有的把继子女视如己出,有的却相处并不和睦;而有的因为继子女的到来,反而会冷落自己亲生的骨肉,到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对于重组家庭,因为双方没有血缘关系,相处起来也会引发诸多家庭矛盾,比如孩子的教育和成家立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当你给继子女付出了所有,到晚年需要他们赡养时,反而会遇到一群白眼狼,于是诉诸法律解决养老和经济纠纷的不计其数。
一、被继母突然起诉,让丈夫突发意外
2020年的11月11日,在岳阳有一场关于赡养纠纷的官司,可被告于光却因为这场官司突发脑溢血进行了开颅手术,无法出庭。于光的妻子姜叶百思不得其解,原告是于光的继母的周萍,但两人十几年里从未见面,更没有联系,继母怎么会突然一纸诉状将继子告上了法庭呢?
2020年10月,姜叶的丈夫于光意外收到了法院的一张传票,起诉人是继母周萍,但十几年里,于光夫妻俩与继母从未碰面,更没有交集,为何于光会成为被告。
开庭一周前,于光为了搜集证据需要证人出庭作证,在处理这个事情的途中,意外从天而降,46岁的于光突发脑溢血,进行了开颅手术,在重症监护室里未脱离危险。那么继母为何要起诉于光,起诉的被后有何秘密呢?
姜叶说,诉状写的是于光要承担赡养继母的义务,但实际情况是继母从未对于光履行过抚养义务,加之两人根本没有往来,也就不存在赡养继母一说,姜叶认为突降官司的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她决定为丈夫查明真相。随后,她跟叔叔于伟明去找继母周萍。
于伟明说,哥哥于良军和周萍1985年结婚后,原来生活在一起,那时候哥哥是当地有名的“富人”,自己办厂,有车有房,后来在1996年便被继子女赶出家门,一直漂泊在外。如今于良军住在养老院里无依无靠,这个重组家庭究竟发生了什么?
周围邻居告诉姜叶,周萍刚嫁给于良军时,于光只有七岁左右,生活两年后,周萍的五个孩子都来到于家,于光感觉不到父亲和继母的关心,便跟随叔叔回到了亲生母亲家里,至此与父亲继母联系甚少,既然如此,时隔多年后,继母怎么会突然起诉继子呢?
二、继母对起诉继子不知情,原来另有隐情
周萍已是耄耋之年,对于姜叶质问的起诉一事,老人表示毫不知情,甚至直言与她无关,一切都是子女们在主导,老人也坦诚说道,自己与继子于光无冤无仇也无往来,是儿子高峰和儿媳彭蓉所为,难道说于光是与老人的子女们有矛盾吗?
期间周萍的大女儿高虹回来,她一看到于光叔叔就说:“你们就没有脸面上我家门”。让人很是惊讶。
老人与于良军再婚时,高虹已经成家了,在她的言辞间似乎是高家人受到了莫大的委屈,那么她所言的调解一事是怎么回事?为何她口口声声都在指责于家人。
原来今年5月,于良军将四个继子女告上了法庭,要求继子女承担他晚年赡养的义务,每月支付500元赡养费,在高虹看来是于家人起诉在先,他们才会以母亲的名义按同样的方式起诉了于光,这一切高家人与于光没有进行过沟通。
姜叶气愤不已,她说这场官司里于光同样是被告,早在2015年,于光就已经被亲生父亲以赡养为由单独起诉上法院,这是第二次被起诉,这一切高家人都不知情,当初于良军做为继父,让继子女们享受了优越的条件,如今他们为何对赡养一事有如此大的埋怨呢?
高虹坦言,直到2012年继父才提出补办结婚证,在此之前两位老人的婚姻名存实亡,多年没有生活在一起,高家人甚至觉得是继父有了私心,想帮衬亲生儿子,那么这件事的主导者究竟是谁?这些连环官司又是因何而起呢?
听到高虹的说法后,姜叶情绪崩溃,她不解的是,公公重组家庭后,丈夫于光便跟父亲家里脱离了关系,但如今这一切在高家人看来,都变成是于光在背后怂恿老人起诉,一切的真相只有在养老院的于良军知情。
三、公公现状和继子征收费之争
于良军今年83岁,有一儿一女,在儿子5岁时,前妻带着女儿离他而去,后来他经人介绍与周萍结婚,当时周萍有五个孩子,老人便将精力全放在继子女身上,儿子8岁那年便回到亲生母亲身边,2015年,老人以起诉于光的方式与儿子保持着联系。
原来老人是四处流浪,才被政府送到了养老院,但了解到老人是有儿女的,当地政府将老人安排妥善后帮助老人申请了法律援助,采取公益诉讼途径起诉了他所有的子女。判决生效后,继子女们都没有履行。随后,老人拿出了另外一份起诉书,原来是一份离婚诉状。
这一份离婚诉状让人匪夷所思,继子女非但没有按法院判决履行赡养责任,反而是让周萍起诉了于良军要求离婚,正是因为法院没有判离,才有了继母起诉于光的诉状,于家人认为高家是早有预谋,想逃避赡养责任,与老人彻底脱离关系。
老人一辈子要强,言语间从不轻易妥协,从90年代的富商老板到如今孑然一身,对亲生儿子他有些愧疚,他透露这一些,与继子高峰的房子征收一事有关,是高峰不愿分给他户头费,才会费尽心思想要和他脱离关系,难道于光真的是被父亲牵连了吗?
高峰家里无人应答,于家人表示这一栋房子当初是在于良军的帮助下才修建完成,包括这个地基也是于良军给继子高峰的,如今高家人却不念旧情,避而不见。
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联系上了高峰的妻子彭蓉,得知于家人来意后,彭蓉匆匆挂断了电话,对于高峰逃避的行为,姜叶忍无可忍她大声斥责高峰的行为,可高峰却云淡风轻,表示将一切都交给法院解决。姜叶崩溃了,蹲在路边泣不成声。那么这一切是否与于良军口中所说的征收一事有关?
2018年,继子高峰的房子征收了,继父于良军的户口和高峰在一起,征收的户头费是14万4,高家人考虑到继父日后的一些费用,双方没有谈妥,于是继父于良军就此事将高峰告上了法庭,引发了此后的一系列矛盾冲突。
三、四连环官司终有果,继母答应撤诉
周萍的前任丈夫33岁去世,周萍独自一人带着6个孩子经济压力过大,1985年经人介绍后,周萍嫁给了于良军,但是两人没有感情基础,于良军的性格太强,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相处不到10年后,两人便分开了。
高虹说,当初母亲嫁给继父时,弟弟高峰已经成年,而如今继子女们有车有房,经济优越也与继父无关,可这和公公说的大不一样。公公说:儿媳妇是他操办娶的,继女也是他帮忙嫁出去的。如今高家人彻底想和于家人断绝来往这该怎么办?
姜叶说,于光小时候没有感受过父亲优越的经济,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就连结婚时亲生父亲都没有到场,时隔多年继母却突然起诉他,此后他每天郁郁寡欢,精神压力过大不幸发生意外,姜叶认为这一切对于光和家庭都是不公平的。
姜叶与丈夫开了一家花圃,占地面积180平米,丈夫是一个对自己“近乎苛刻”的人,尽管每年收入可观,家里购房购车,于光却依旧“小气”,这一切都跟小时候受过的苦有关,“透光的毛巾”、“破洞的袖子”、“发霉的新衣”、“外借的书籍”,都是于光这些年勤俭节约的证明,她说丈夫一直在过50年代的生活,从不曾对自己“宽容”一天。
于光的母亲得知儿子发生意外,立即赶了过来,王秀莲自责不已,当初因为条件差,加之和于良军的性格不和,才选择了离婚。于光到8岁后才来到她身边,老人想着可以依靠儿子安孝晚年,意外却猝不及防,知道真相后让她痛哭失声。
李主任透露,当初于良军老人四年流浪,常常拿着一床被子蜷缩在办事处的门口,才把他送到养老院,因为老人有子女,于是帮助老人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夫妻俩却不接受法院的判决。
高峰坦言,他们与于光本无联系,并非想起诉他,只是他们认为既然继父起诉他们应该赡养,那么于光也同样应该赡养继母,高峰说妻子彭蓉才是当家做主的人。
无奈,姜叶只好求助于光的继母,希望她能撤诉,她想在丈夫清醒前,为丈夫解决引事,对于姜叶的提议,老人表示同意,她也不愿意让两家人因为赡养问题而两败俱伤,也不希望再发生任何意外。
但儿媳彭蓉说让老人不要管此事,不能撤诉,老人劝她过往的一切不要追究,老人亲自签了撤诉申请书,姜叶喜极而泣。
结语:
看后令人唏嘘不已,在这两个家庭里,关系复杂,亲人之间几乎都不曾来往,才会阴差阳错衍生出四场连环官司,这一切都是再婚家庭惹出的矛盾。
1、父母离异,儿受苦
对于光来说,父母的离异,让他饱受生活之苦,先跟着父亲,后父亲另娶,随着多个继子女入住,他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又在8岁时跟着亲生母亲生活。
父亲虽然早年富裕,可他并没有享受过父亲带来的任何优越生活,反而缺少父母之爱。心理上他对父亲是陌生的,所以多年没有来往,父子情淡薄。
2、再婚男把爱给继子女,晚景凄凉
而他父亲却把精力和爱都给了继子女,给他们成家置业,没有继父的帮助,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而他们却抹杀了老人的付出。
都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而他们却把老人赶出家门,而继子却因为人头费不愿给老人,就想方设法让母亲和继父离婚以此来脱离赡养关系,从而让老人流浪在外,被社区人员送进养老院安度晚年。
所以提醒那些要离婚的人,遇事要三思而后行,离婚自己是解脱了,可伤害最大的是孩子,有多少父母再婚后,放着自己孩子不管,去养继子女,因为没有血脉亲情,白眼狼的继子女很多,落得老年凄凉无助,实在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