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未来我国人身保险市场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2020-12-28 03:20  浏览:19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报记者 吕红星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被作为明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足见其重要性。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同时,还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这些领域均与保险行业的主体业务密切相关,而这也意味着保险业在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将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1万亿元,占保险业的74.1%,同比增长7.4%。人身险公司总资产近20万亿元,占保险业的85.5%。截至11月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8.5万亿元,占全行业的88.3%。其中,绝大部分为长期资金,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从保险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市场总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来看,我国人身保险业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总体上看,我国人身保险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规模大,发展较快。第二,国民保险意识不够。国民保险意识不仅针对投保人,保险公司对保险的认知意识也有待加强。第三,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导致人身保险发展空间相对受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乡镇地区居民规模多达10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70%。广大乡镇农村地区还存在一定的人口红利,县域及以下的地区将成为中国人身保险市场的必争之地。

“当前,我国人身保险业的深度和密度都不够,未来具有很大的潜力,这是我国人身保险市场的最大优势。”王绪瑾表示。

12月16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从渗透率来看,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只有4.3%和430美元,在全球的排名分别为第38位和第46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水平,也低于全球保险业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人均持有人身险保单数不足1张,仅为0.8张,这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2月18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九年发布《2020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寿险市场,中国人身保险市场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报告》预测,人身保险发展动能转换,将加剧市场经营主体多方面策略分化。在区域竞争方面,一线城市市场竞争加剧,下沉市场正成为群雄必争之地。外资险企在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连年攀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上、深三地贡献了外资总保费收入的30%左右。一线城市经济较为发达、风险管理意识和保险需求较高,预计仍将成为外资险企优先布局的市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此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身险的供给侧改革。下一步,要完善人民收入水平,从而产生新的保险需求,释放消费潜力。”王绪瑾说。


发布人:ca61****    IP:125.64.0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