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古人有退休吗?笑谈清朝官员张廷玉的退休经历
2021-04-03 12:10  浏览:70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最近,我们国家在考虑延迟退休的问题,因为咱们国家尊老那是传统,在养老金问题上不会亏待老人。


可是,现在养老金是给足了,那现在提供养老金的年轻人老了之后呢?所以,延迟退休势在必行。退休延迟的事儿,让许多年轻人们怨声载道!毕竟本来六十岁就可以退休了,非要熬到六十五,再苦熬五年可太难受了!


其实吧,咱们也别抱怨,毕竟对比古代,现在退休制度人性多了。




在退休制度上,古代官员们可不好受。


汉代平均寿命22岁,退休时间是七十岁;


宋朝平均寿命30岁,文官70岁退休,武官80岁退休;


清朝的时候,人口激增,人均寿命也延长了,退休制度就完善了许多,退休时间统一提前到了60岁,让那些官员有了奔头。


但是,官员退休归退休,一旦你不给皇帝干活了,皇帝会不好待你也是个问题,养老善后也不一定。


清朝时期,有一位汉臣,名叫张廷玉,他的退休经历就是非常坎坷,在退休这件事上和皇帝多次勾心斗角。张廷玉历经康雍乾三朝,为国家鞠躬尽瘁,三任皇帝都非常依赖他。




张廷玉他是安徽桐城人,二十九岁就中了进士,紧接着就入职南书房,帮皇帝干事,进入权力的中心。康熙朝时期,张廷玉官至刑部左侍郎,他整饬吏治,工作非常出色,为官也非常端正,因而康熙特别重用他。


雍正时期,他又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还帮助雍正完善了军机处制度。当年,雍正夺嫡成功,除了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支持,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汉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雍正非常信任张廷玉,许多事情都会虚心请教他。雍正对年羹尧曾经礼遇有加,也曾拳脚相向,而对张廷玉,却一直是恭恭敬敬,从没有生过间隙。张廷玉工作成绩非常出色,而且非常低调,不张扬,因而深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雍正对张廷玉的感情绝不止是普通君臣之情,堪比当年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雍正临终前,病床上的他还特意下令让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太庙”是供奉古代皇帝灵位的地方,配享太庙虽然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却可以荫及子孙,流芳百世。这不,张廷玉就是清朝唯一的配享太庙的臣子。




雍正死后,找到并宣读遗诏让新帝继位的人就是张廷玉。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来说,乾隆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张廷玉是有大功的。


可是,处理张廷玉退休问题的就是这个乾隆皇帝,两人在这个问题上来回拉扯。


乾隆25岁初登皇位,以张廷玉为首的臣子尽心尽力辅佐新君。一开始,乾隆对这些父亲给自己留下的重臣还是非常仰仗的,对他们也非常虚心和尊重。可是,乾隆在当皇帝这件事上有了心得,不再依仗张廷玉的时候,对他便开始冷淡起来。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性情大变,他也开始着手解决朝廷中的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践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法则,开始对付父亲留给自己的臣子。于是,乾隆和张廷玉的关系也渐渐恶化。


张廷玉意识到自己已经为大清朝奋斗了四十多年,服务了三代人,每天谨小慎微, 也已经七十七岁了,是时候退休保住晚节了。


在一次君臣聚会结束后,张廷玉交了一份辞职报告。结果乾隆不同意,驳回了这位七十七岁老同志的朴素请求。


乾隆驳回的理由冠冕堂皇:你张廷玉是配享太庙的,是臣子中的顶级待遇,难道不该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这个口吻是不是像极了你公司的领导?[机智])


张廷玉平时说话都非常谨慎低调,可这次他却觉得自己占理,非要跟领导较这个真:明朝刘伯温也配享太庙啊,但他就提前退休了啊!


听到这句话乾隆非常生气:你是清朝的官,提什么明朝的事?




张廷玉想到近年来轰轰烈烈的文字狱事件,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但这次退休计划肯定是泡汤了啊……


乾隆皇帝是个讲究人,明明心里已经内定好了,不让张廷玉退休,但还是就此事开了个正式的君臣会议。


会议的主题:讨论张廷玉这位老同志的退休问题


会议结论:官员没有资格主动退休,只有皇帝让你下岗,没有官员退休。每个人都应该向诸葛亮学习,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英明的君王。从今以后,大清官员没有退休,只有辞退和殉职。




这次会议全程都是乾隆皇帝在主导,张廷玉一句话也不敢顶撞。而那些同样渴望退休的老臣看到这样子的结局,也是连连叹息,对张廷玉也是心生不满。(是不是像极了在职场上的样子?)


跟乾隆这样的霸道总裁乾隆讲理,那就是自己挖坑,张廷玉自己也应该明白,乾隆他是讲理的人吗?


不能退休,那就只能继续打工了,张廷玉又为朝廷默默奉献了三年的余热。


张廷玉毕竟是官场老油条,从他上一次请辞失败后,心里一直在酝酿着自己的退休计划。


张廷玉80岁高龄了,依然在朝廷上身当要职,他故意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装糊涂,犯错误。渐渐地,领导乾隆觉得这回老张真的老了,终于才松口让他退休。


对于张廷玉来说,退休当然好事,可该有的待遇你也不能欠我的啊!


于是,张廷玉顶着风险去找乾隆要一个证明,什么证明呢?当年,雍正皇帝答应他死后可以配享太庙的,这个必须让乾隆给自己写个证明,要求保证这个退休待遇不能变。


乾隆非常不开心:老张,你丫是不是不信我!


张廷玉心里在说:哼,你值得相信吗?


最后,尽管乾隆百般不乐意,但看在张廷玉的确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分上,还是同意了。




看到皇帝妥协,保证书到手,觉得心事已了,可以安心养老,张廷玉就有些放松了,因而犯了一个大错误。


张廷玉得到皇上恩典的保证书后,没有立刻亲自跑去感谢龙恩,只是让他儿子代替他到宫门谢恩,走了个形式。


这一下把乾隆给惹毛了,自己这个皇帝都放下身段,你居然还敢端架子?


于是,乾隆马上就派人去到张廷玉的家里问话。这时,张廷玉又犯了一个更大错误。张廷玉从宫里亲信那里,提前得知了乾隆生气的消息,便马上跑到宫里请罪。


可是,这时候乾隆发的质询书都还没送到张家。在乾隆眼里,这说明一个问题,宫里有人给张廷玉通了信。


皇帝历来就痛恨拉帮结派,这种事情自然让乾隆皇帝无法忍受。


皇帝最痛恨臣子搞勾结朋党这档子事,于是乾隆抓住张廷玉就是一顿臭骂,然后还写正式文件审判张廷玉。我们都知道,乾隆在面子工程上,从来都是做到极致的。


虽然被批判得很惨,但乾隆也没有太过分,张廷玉还是顺利退休了。


正在他准备启程返乡的那几天,乾隆的长子永璜突然去世。这永璜的老师就是张廷玉。张廷玉参加完学生初祭后,感觉差不多,跟乾隆打了个招呼,准备动身返乡养老去了。


这本无可厚非,可失去长子的乾隆却非常不爽,到处找出气筒,便找到了张廷玉。乾隆他觉得,张廷玉这么着急离开皇城,说明他对爱新觉罗家没有一丝留恋,一心想远离皇族,跟自己划清界限,有这样心态的人还配享受太庙吗?


于是,乾隆又召集了一场会议。


会议主题:张廷玉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结论:张廷玉他不配!


于是,张廷玉退休了,但也失去了他最想要的东西,死后无法配享太庙了。因为失去了”太庙“的庇护,张廷玉的接下来日子过得并不舒坦,还曾经因为亲戚的事被乾隆抄了家。不过,张廷玉依然不敢有怨言,毕竟这么多年的政治生涯在那里,知道到处都有眼线盯着自己的言行!


后来,乾隆认为张廷玉不会危及政权,便没有再为难他。张廷玉退休五年后,病死家中,谥号“文和”。




老张死后,乾隆竟然良心发现,把该属于张廷玉的配享太庙的待遇还给了他。


可是啊,老张在退休的五年里,是带着失去的遗憾活着的啊!摊上乾隆这么个领导,张廷玉也是点背啊!


说完张廷玉的故事,你可能要问:咱们普通人退休怎么能跟古代官员比较啊,说一说古代平民呗?


答:随时退休都可以,只是0待遇!


所以啊,不同的时代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使命。论起真来说,咱们的遭遇比古人要幸运多得多,退休问题上也是如此!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80、90后延迟退休的情况是无法逃避了,所以,认命吧!(唉,90后的我也认了!)




发布人:0924****    IP:117.173.4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