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已老,但吾无需要有人养之,吾也没有去养他人之老,包括吾之父母。
——生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人,更加能读懂一个“养”字;儿时开始养兔、养鸡、养鸭鹅等,长大了开始养猪养羊,生产队时还养牛。没听人说过人老了需要“养”;为什么老年生活要用一个“养”字来表达?是圈养?是散养?是精养?还是粗放地养?吾已老,但只要听到“养老”俩字,心里头就会发毛。听到“养”字,就要想起吾从小到大所养过的一切牲畜。难道说,人到老了也要象牲畜一样地养起来吗?在以往的时候,父母及长辈老了,吾等只需尽心地照顾着,侍候着,能对他们的生活知冷知热就行,没见有人去养父母的老呀。有部分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来到统一的地方生活,当时称其为“敬老院”,而不叫“养老院”。一字之差,老人的人格体现就不一样了。
——不能把给吃、给穿称之为“养”,也不要把给吃、给穿说成是“养”。“养”者;被动接受者。被“养”的生活,做人没尊严。吾已老;生活上,不希望被人养(包括儿女)。养着的生活不光彩,没尊严。人老了,该怎么养?问自己吧!老来养养性:改变一下年青时的生活规迹,有晚节,懂清规,养口德,活尊严。老来养养心:少操心,不烦心,不费心,遇事先清心,少吃缺穿无所谓,少点闹心最要紧。老来养养身:能动自己动,能劳自己劳,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去求人(包括儿女们)。人老了,该来的病痛都会来,来了属正常,不用去烦心。迟来是福份,好好懂珍惜。早走迟走一个样,只要活着少烦心。老了自己养,不用找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