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格斗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只要儿女有出息,父母宁愿活成一个孤独的背影。目送孩子远去,放手孩子去追求一个美好的未来。至于自己的孤独和思念,父母会小心翼翼地放在心里。
养儿养女一辈子,只要孩子过得好有出息,父母别无他求。
这就是父母的伟大,抚养你长大,当你羽翼足够丰满,忍痛也会放手,哪怕再舍不得。哪怕自己到了垂垂暮年,需要人陪伴,也不忍心打扰远方的你。
老家一个大伯,就是这样的老人。儿子很有出息,大学考到了北京,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北京发展。县城里出了一个在首都有出息的娃,曾让整个家族为之骄傲。大伯在亲戚间也很有面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再后来,大伯儿子因为工作出色,被外派到了国外,这下更了不得,出息更大了。大伯更有面子了。此后大伯的儿子在国外结婚生子并定居。
渐渐地,大伯就不那么高兴了。因为国外对大伯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随着大伯身体渐渐不好,他也不愿意再坐飞机折腾了。
跨国的飞机,已经不是他衰老的身体能承受得了。他又不愿意在儿子那里长期生活。用大伯的话说:“吃不惯,住不惯,说话也听不懂”。
日子就这样过了好多年,大伯越来越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刚入冬那会儿,大伯住了一次院,还多亏了老邻居的帮忙。孩子因为很多原因,没法飞回来。
病愈后的大伯,很没精气神。他常常羡慕我爸妈,子女都留在了身边。
年近70岁的大伯感叹道:
“早知道这样,我宁愿娃没出息,在家啃老,也好过我一个人在家如此孤独,有出息的娃最后却靠不住呀”。
其实人老了就发现,越有出息的孩子,越指望不上。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孩子离得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离得太远了,一年不过回家一两次,很多生活的事情,他们都没办法及时帮忙了。这就是培养出最有出息孩子们父母的无奈。
父母到老才发现:能靠得住的是守在身边的孩子。
我亲舅舅俩儿子。一个念书好的去了我们老家省会城市。念书不好的老二,初中毕业就辍学了。留在我们县城当地做小生意谋生。现在我舅舅生病,留在身边照顾的反而是初中就辍学的小儿子。
从某种程度来说,老年父母能靠得住的,还是守在身边的孩子,而不是有出息的孩子。我舅家的大表哥,算是当年我们镇上,走出去的最早一批大学生了。省会安家落户,舅舅和舅妈脸面上有光彩。
可我二表哥初中没毕业就去打工赚钱,在当时亲戚眼里,是最没出息的孩子。可现在我舅舅看病住院,都是我这个最没出息的二表哥伺候的。
大表哥人远在省城,还背着房贷,养着俩孩子,力不从心。没法出力照顾老父亲,也出不起太多钱。
我舅舅年轻的时候,常常跟别人夸赞老大,学习好,有出息。如今年迈的舅舅不时感叹道:“有出息的孩子有啥用啊,离得近才管用啊!”
如果人生重来,你愿意孩子远赴他乡有出息,还是守在身边呢?
看过一个问题:“人生重来,你愿意孩子飞得远有出息,还是平庸地守在身边呢
一个宝妈跟我说:“我不指望孩子有大出息,将来我的儿子,能有个一技之长,能养家糊口就好了,不违法乱纪,安稳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念想!”
也有父母说:“生孩子不是为了养老,而是一种亲人缘分,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过他想要的生活,我老了不想拖累孩子。”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远走他乡“有出息”的孩子,还是留在故乡“没出息”的孩子,最重要的问题都是:孩子要孝顺。如果孩子真的孝顺,跟远走他乡,还是留在故乡都没关系。
孩子要是有心,孝顺,他即便离得远,也会在心里时常记挂你,过年过节问候你。放长假回来看你。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有出息有能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有选择更好工作的权力,才能过得更加舒心。孩子过好了,对父母才是最大的安慰。
如果平日里孩子教育得好,那孩子根本不会因为距离远了就变得不孝顺了呀。
就比如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老大苏名哲,他离得远,远在国外。可母亲过世之后,他依然对父亲很孝顺啊。当然他有点过于爱面子,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一面,可是这依然掩盖不了他孝顺的事实对吧。
你看苏大强的二儿子苏名成,虽然离得近,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照样啃老。所以,孩子孝顺与否与远近无关,关键看孩子自己有没有心。
读者朋友们,针对此事,你怎么看呢?你愿意孩子远赴他乡有出息,还是哪怕平庸一点,但能守在身边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观点哦~
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是格格斗,3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