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二十一世纪的农村青年,选择呆在农村还是城市?
2021-04-03 13:07  浏览:29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现在的年青人都想去大城市发展,但是进城都要买房,没有房就算不上真正的城市居民,无法享受这个城市的福利!这就导致一线城市房价高企,形成很高的门槛,普通人无法买房落户安家。除了少数人坚持,希望有奇迹出现,绝大多数人折腾几年后就返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城市。一部分人小有积蓄,退而求其次,转战二线城市,导致二线城市人口也将逐渐饱和,房价也在上涨,买房安家同样不容易。


显然,高房价是城市化的产物,却提高了城市化的成本,延缓了城市化。


即使像县城这样的小城市,房价也高高在上,房价大大超过大部分农民的承受能力,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城市化。虽然还在城市赚钱,但是一定时期后返回农村生活,因为人的一生不能只为房子而活。并且,南方地区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比附近农村好多少,很多农民知道自己进不去一二线城市,但是也不稀罕这些小县城,还会继续待在农村。


博弈的结果,如果还想在城市生活,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到特大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居住。


其实,很多中小城市的居民,虽然总是认为呆在老家没有太多的发展机会,但是他们也承认,只要努力,温饱问题还是可以解决,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安于现状。不过,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喜欢折腾,选择放弃这座城市,去更有前途的地方打拼。




现在的东北三省人口流失严重,就是由于过早完成城市化,城市已经没有扩张动力,而且大部分城市经济不景气,缺乏活力,大家看不到希望,大多数有志青年都往南走。当然对东北来说,冬季漫长而寒冷,也是导致大家不愿留下的一个原因。


明确地说,国家绝对不会放弃农村、农民和农业。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会投入大量资金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条件,改善交通状况,农村生活也很舒适。同时国家也会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提供各种助农补贴,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村生活更有吸引力。另外,部分养老、休闲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出于成本考虑,也会逐渐向乡村转移,会为农村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靠近城市圈的农村,挣钱的路子更多,农民的日子都过得不错。


但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还有西南云贵高原的农村,日子还是很艰难,没有多少值得留恋的地方,人口仍然在继续流失。


目前,大城市郊区农村社区的居民,既可以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又可以自己打工挣工资,或者自己当老板,日子都过得不错。




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让特大城市的辐射范围扩大到一千公里,基本上将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部的四川盆地及关中平原所有区域包含在内,所有农村都成为大城市的远郊区。远郊区进入大城市只需要几个小时,一天就可以来回,也非常方便。


远郊区的农民,家里有承包地,有宽敞明亮的住房,既可以从事农业,领取国家的农业补贴,还可以做一些副业,多种渠道增加收入,日子不比进城打工差。当然也可以把耕地流转出去,然后全家到合适的城市买房居住,不用迁户口,小孩子教育也不成问题,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农村和城市两边的好处都不会落下,日子比中小城市居民更舒适,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这就是二十一世纪中期中国农民的主要生存方式,他们可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自由切换,既可以看尽都市繁华,又可以享受田园生活。很多乡村教师已经提前享受这样的生活,他们不愿意进城工作,因为在农村教师比县城教师工资更高,工作压力小,也无需买房。他们不再羡慕城市居民的生活,更不会节衣缩食购买大城市的老破小。


发布人:633e****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