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其实苦是必然的,只不过有些苦是我们本不用吃的,只是因为我们的一生中操心的事情太多导致的。
所谓人到五十知天命,这个年纪之后其实我们已经开始步入老年生活,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越是年纪大了越是精力少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一定要做到少操心。
那么今天就来和王阳明一起看看为什么过了这个年龄为什么就不要操心吧。
一、费精神
中国古代对于一个人的评判气色的标准其实就是精气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中的中医说的,哪怕到了现在还是被认可的。那么一个人过度操心是很费神的事情,所谓心神不宁其实这里的心神就是操心而伤神导致不宁。可以说心是神的所到之处,心费多了神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去,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如何保证自己的精神更好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的更加舒服。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那就是当我们过了五十岁之后睡眠时间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都是半夜醒来就睡不着,其实这就是心神出现了问题 ,一般这也是因为我们操心过多导致的。中国文化其实就是对于长辈的要求很高,也就导致了其实看西方国家和我们之间对比的话总会觉得他们的思想观念非常前卫,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别其实只是在于关心的点不同罢了。
西方国家之所以老人生活轻松最大的一点其实就是观念问题,因为他们老了不需要操心儿女的,他们的观念就是把子女养到十八岁然后放任他们,不管他们,我们这不一样了。我们中国自古就讲究四世同堂儿女齐膝,所以我们都是尽力在帮我们的子女们放他们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只是这样会让我们自己活的非常累的。
另一点就在于西方国家老年人去养老院是很寻常的事情,但是中国认为这是没有面子的,这也就导致了其实当养老院才是更适合我们的房的时候我们选择强撑着在家里,只是为了面子好看而已,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选择,这会让我们晚年过的更不舒服,只有是能够做到让自己过得舒服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晚年能够享福。
还有就是我们太费心神会导致我们的大脑也不想承受,因为这个时代本来年轻的时候就需要很吃苦很耗费心神到了晚年如果还要这么消耗心神的话那么肯定是很难有一个好的晚年老保证自己能够享福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过了五十岁之后不要耗费精神的一方面原因。
二、折寿命
一个人能够存活多久其实是定数,但是这个数是会被改变的,要知道我们如果过于操心生活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导致我们的寿命受到影响,而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安详享福的晚年,那么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到不操心才可以。毕竟操心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受到折磨,既然这样那肯定就会对我们的寿命有影响的。
其次则是我们的生活中需要了解的事情是很多的,而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每个人都躲不过面对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以到了晚年其实我们应该要好好享福不去操心,因为年轻的时候心都已经很累了,身体也已经透支很多了,所以老了应该要养回来才能够让我们享福。
三、伤身体
都说身体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费了精神那么自然就得需要用其他的补回去,而我们能够补的其实只有我们的身体,养好身体才能补足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操心过度导致精神衰败那么必然就会让我们的身体跟着受不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粗浅的认知罢了!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在授勋宴会上,讲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边只7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被称作为圣人,便是因为他的心学影响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数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国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日本英雄西乡隆盛曾说:“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在王阳明的影响下,顺利进行了明治维新,而在我国,如今却很少有人还记得王阳明,小编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人生多学习王阳明,便能少走一段弯路,何乐而不为呢?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我买了两套,一套自己闲来时读一读,净化心灵,一套当礼物送给了朋友,对于喜欢历史,喜欢文化的人来讲,王阳明是必读之物!
《传习录》《知行合一》两本书一共加起来99元,一顿饭钱,却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点击下图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