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有企业原固定职工根据职工档案可以认定的连续工龄,按照有关规定视同缴费的情况。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并不是无人缴费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正确理解。当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可是,有的职工由于职工档案保管不善,丢失了关键档案材料,导致视同缴费年限难以认定。如果能够查找到有关材料,做工龄重新认定,就可以认定上视同缴费年限。每多一年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能多领取多少呢?
让我们看一下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视同缴费年限产生的待遇,实际上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部分。
(一)基础养老金,主要跟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以及缴费年限挂钩。如果是企业职工,平均缴费指数都是按照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来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采用全国统一的计算公式。
这种情况下,如果本人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0.6,每多一年视同缴费年限,就可以多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本人的平均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3,就可以多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二)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跟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相挂钩,是由各个地方自行确定的。
山东省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为,等于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由于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在0.6~3之间,因此可以推算出每多一年视同缴费年限,山东省过渡性养老金可以多领取0.78%~3.9%的社平工资。
因此,如果是在山东省,每多一年视同缴费年限,其养老金可以多领取1.58%~5.9%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目前已经改称为退休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0年是6573元。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多一年视同缴费年限,能够多领取的养老金是103.85元到387.8元,平均200元差不多。
不过,各个地方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有所区别的。
像北京市视同缴费指数都是按照一计算,如果视同缴费年限多一年,基础养老金可以多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北京市的基础养老金计算的平均缴费指数都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因此多领取养老金的空间依然在0.8%~2%之间。
由于北京市2020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9910元,因此在北京市每多一年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金至少可以多领取178.38元到297.3元。
其实不要认为视同缴费,就是大家一样的养老待遇,也是跟后期大家的平均缴费档次等因素有关。毕竟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人们的退休待遇都是跟退休前的基本工资相关的。
总体来说,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职工档案记载认定,保持职工档案的完整性非常重要,一定要高度重视职工档案的完整性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