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101岁的朱小兰五世同堂享受幸福时光
2021-06-22 00:29  浏览:81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老人档案


姓 名:朱小兰


出生年月:101岁(生于1920年12月21日)


家庭住址:沾益区炎方乡炎方村委会樊家村36号


日常生活习惯:爱热闹、爱吃黄豆腐


从沾益县城出发,沿着宣天公路行驶52公里,耗时四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了珠江源头第一乡——炎方乡。经过一个牌坊,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干净整洁。我们要拜访的老人朱小兰家就在街边。穿过小巷,我们来到一栋两层的小楼房跟前,门口栽着花,老人的小儿子严志平迎了出来。他告诉我们,现在他和母亲住在一起,伺候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因为母亲前段时间不小心走路摔伤了,现在都待在屋里。进屋,老人在小儿子和小儿子儿媳的陪伴下坐在床上,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朱小兰眼睛已经看不见,听力也很差,很难交流,老人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党的政策好”。


■推豆腐、熬白糖维持生计


朱小兰出生在炎方乡新屯村委会,16岁时嫁到炎方村委会樊家村,先后有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一家人日子虽然艰苦但其乐融融,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在她39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肩上。从此,她成了家里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朱小兰说:“那时就是为了口吃的,别的没什么想法,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我做过生意,推过豆腐,用玉米秆熬过白糖,日子过得很艰辛,那几年带着孩子,一样都没有,白手起家。”朱小兰今年66岁的小儿子严志平说:“老母亲年轻时很勤劳,父亲在我17岁时就走了,那时一家人挤在一个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母亲一个人照顾着一大家子人,把我们兄妹三个都抚养成人,母亲太不容易了。”在严志平的记忆中,母亲从来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直到孩子们都睡着了母亲才睡觉,靠推点豆腐、熬点白糖卖养活一家人。


■五世同堂 过生日最高兴


朱小兰有兄妹三人,她是老大,二妹朱桃兰93岁,三弟胡长毛89岁,兄妹三人都高寿,都住在炎方,成为当地的佳话。三个老人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吃吃饭,享受幸福的时光。如今朱小兰一家五世同堂,子女三人,第三代有8人,第四代有16人,第五代有3人,最小的两岁半。老人100岁生日时,按照习俗,子女为老人办了一个隆重的庆祝仪式,增添喜庆气氛,朱小兰的妹妹和弟弟喜上眉梢,为她精心准备礼物。30余人齐聚一堂给老人过生日,看着一家人团聚,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这也成了她这辈子最高兴的事。


■子女轮流赡养 爱吃黄豆腐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子女家里都盖起了两层的小楼房,住得宽敞,朱小兰老人每个月还能领到养老钱,满100岁之后每年还有3600元的高龄补贴。说起现在的生活,朱小兰赞不绝口:“我们那些年很可怜,现在政策好呀,出钱给我养老。”朱小兰老人这辈子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女儿家——沾益小河底,现在年纪大了,加上前年摔伤了腿,行动不便,儿子们就商量轮流赡养,一家养一个月。平时老人不挑食,做什么就吃什么,最喜欢吃的是黄豆腐,隔三岔五都要让子女买上几块。老人喜欢把黄豆腐煎到两面金黄之后加辣椒酱、青椒一起炒,吃起来特别香,很有嚼劲。


■给孙辈老物件 留念想


本来幸福的晚年生活,又因为长子的去世带来波澜。去年严志平的大哥因患直肠癌去世,老人伤心过度,整日以泪洗面,本来还稍微看得见点东西的眼睛突然彻底看不见了。对此,在与朱小兰老人聊天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她的伤感。朱小兰有点耳背,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勉强听清,交流起来有些困难。现如今老人腿上落下病根,还有轻微的胃病,每顿饭只能吃下小半碗。接受采访的时候,一直斜靠在沙发上。严志平说:“这两年走不动路了,不会去哪里了,天天蹲在屋里,要人照顾。”到了晚年,老人把曾经的嫁妆、压箱底的东西都分了出去,铜茶壶、铜锅、铜盆等,孙子辈的每人都分到一件,她说要给后代留个念想。


中年丧夫,晚年丧子,朱小兰这一辈子没有被苦难的生活压倒;她勤劳、朴实、善良,用柔弱的肩膀为子女支撑起一片天,也见证了五世同堂大家庭的风风雨雨、喜乐哀愁。


本文来源:曲靖日报


发布人:fb1b****    IP:101.229.9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