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服务网《年轻人筹划养老,是贩卖焦虑?还是未雨绸缪?》
2020-09-27 09:42  浏览:36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养老理财规划要趁早不趁晚,所谓“早”,即在个人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着手筹划,这样操作,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时间跨度长,复利增值效果明显

面对同一个养老目标,比如预估到65岁退休要1000万退休金用于退休后的生活:一个方案是25岁开始筹备养老金规划,即刚入社会就开始筹划,有40年的时间去攒钱;另一个方案是到了60岁才考虑养老金的事,很显然两者所面临的压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即便年轻人在刚入社会时,要买房,买车,创业,婚嫁等各种花销很大,可用于支付日后养老的钱很有限。但日积月累,通过“复利滚存”,经过一个长周期之后,财富增值会越滚越快。而在60岁的时间节点上才考虑养老规划,这时筹划的时间被严重压缩,除非用于养老规划的启动资金基数很大,不然难以在短期内有个爆发式的增长!

时间跨度长,容错率高

养老金基金在投资过程中,一般是资金的大头投向是比较保守的——即主要投资一些波动率低的产品,一小部分投向风险等级比较高的底层资产。但是即便风险再小。波动率再低,也无法避免短期一旦不会出现回撤。

只有通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来平滑权益类投资的波动性,才能确保养老金投资整体在一个稳健增长的状态。

早日筹备,早日培养个人省钱习惯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当一个人在年轻时,认为养老很遥远,没有规划,手头一旦有点钱,就容易产生“自己很有钱”的错觉,然后就肆意挥霍,买许多用不太到的东西。久而久之,遇上啥事或者想做啥事,都拮据不已,囊中羞涩,家里还囤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占用生活空间和时间精力。

然而如果能较早地开始准备养老金计划,就不一样了,个人势必定期要存入养老金专户一定的资金,这虽然抑制了个人的资产流动性,但在这种压力下,个人对各类开支会显得更谨慎,为数不多的钱要么不用,要用就用在刀刃上。

随着时间的积累,这样一来既迫使个人养成节俭的习惯,又使个人被迫存下了一大笔钱!

年轻时可塑性强,年迈时力不从心

当个人的养老金储蓄预期同现状有差距时,年轻人因为时间精力充沛,可以多兼职多拓业创收去填补差额,例如白天主业,晚上或周末副业,连轴转。这样一来还可以倒逼个人挖掘自身的潜力;但一旦上了年纪,再想这么做,就有点力不从心啦,毕竟年纪上个人的恢复能力没有几十年可以差的,晚上或周末随便加个班,透支了身体,想要恢复过来估计就要好几天,别钱没挣上还落下一身的毛病,那就太得不偿失啦!

本文系【财经问投】原创,上述内容仅做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特此声明!


发布人:13fc****    IP:139.201.4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