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梦,我爸一直打零工供养整个家庭,每年省吃俭用参保6914元,一查账才发现自己账户只有2766元,本以为他会郁闷,但领完养老金却笑了!为啥?”
不少人网友纷纷说“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不划算,一部分钱充公了”,这位网友父亲也曾经动摇过,但是,他坚信国家的政策,愣是坚持缴费了15年。
领完第一个月养老金后,看到养老金达到这个数,拿出计算器一算,终于还是笑出了声,晚年总算是满足基本生活了,而且“赚”了。
个人缴费为啥不等于个人账户余额?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啥还是“赚”?下面【社保精算师】为你深度解析:
01、个人缴费为啥不等于账户余额
目前,我们能缴费的社会保险分为两类,一类是职工社保,另一类是居民社保。而职工社保原本是为企业职工设定,单位缴费计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
后来职工社保拓宽了缴费范围,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参保,像自由职业者、临时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都可以自己缴纳社保。
更重要的是,国家给予一定缴费基数的比例优惠,比如说在企业缴费时,企业缴费16%,个人缴费8%,共计24%,而灵活就业人员仅需缴费20%。
以大连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例,可以看出以最低缴费基数缴纳,每年也得6914元,但是计入个人账户的钱数是2766元。
从账面上看明明是“亏了”,为啥计算完养老金后,还是“赚了”?这就要从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说起。
02、养老金计算公式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所以,养老金是由上述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显然,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己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影响的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影响养老金数额的“大头”还得归基础养老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更加清晰和直观的分析:
比如图表中这个案例,这15年缴费86316元,可计入个人账户的余额只有34526元,虽然有5万多计入个人账户,但是个人不但不“赔”,还“赚大了”。
本人原账户名叫梦梦聊社保,原创图片,盗图必究
个人账户中有34526元,这就意味着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39,计算可知是248元,看到这里大家也就发现了,这点钱在养老金总体数额中占“小头”。
假设当时在大连退休时,社平工资是7299,那么基础养老金=7299*(1+0.6)/2*15*0.01=876元,这两者相加就是1124元,全年领取额便是13488元,仅需6.4年“回本”。
又加上养老金每年都会调整上涨,总体算下来也就6年左右就“回本”,所以,网友父亲算完之后笑了,感谢国家好政策,让晚年有个基本的生活保障。
03、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越早越好?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是不是越早越好呢?从养老金的计算上来看,当然是工龄越长,缴费额度越高,领取的养老金越多,而且未来的涨幅也会越大。
但是对于这些自己缴费的人来说,即便是最低档缴费,也大多压力很大,所以,我倒是觉得最佳缴费年龄是法定退休年龄减去医保缴费年限所得出的年龄。
比如说大连灵活就业人员60岁退休,医保缴费年限是25年,那么男性和女性应该是从35岁开始缴费最佳,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