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前的一些主流模式
目前比较主流的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式养老、抱团式养老等。
l 居家养老适合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以及有老伴、子女、保姆陪护的半失能老人。
l 社区居家养老适合子女白天上班难以照顾到的老人,以及不想离家的空巢老人。
l 机构养老适合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人照顾、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
l 旅居式养老目前逐渐流行起来,很多老人选择边旅游边长期居住在风景秀美的乡村,享受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适合身体及经济状况良好、易于接受新事物、且喜欢全国各地旅居的老人。
l 抱团式养老适合相互熟悉、志趣相投、彼此相处和谐,愿意相互帮扶照顾的老人。多位老人抱团养老,不仅可以相互陪伴,不再孤单,而且可以大幅节省养老开支和大幅推后住进养老机构的时间。即使到了不得不住进养老机构的时候,也可以有人看望,帮自己监督服务质量,作为强大的后援。据调查,我国有九成老人支持抱团养老方式,但担心合作不长而不敢尝试。不过社区居家养老已很大程度解决了老人们希望参与集体活动的诉求,所以抱团养老目前是支持的人多、参与的人少。
4)新技术
目前,国内外针对老年人的智能产品,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定向传音(周边几十平米才可以听到声音)的广场舞音响;边玩抓水果游戏边帮老人锻炼手腕、踝关节的康复机器人;放平是床,折叠起来是电动轮椅的“床椅一体化机器人”;车钥匙大小,可定位、可报警、可社交的智能助老终端机;可实时监测血压、心跳等数十项身体指标,还可打电话、定位的智能手环。一项项智能化、高科技产品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善着老人们的生活。
当然,老人学得慢、年轻人没空教也是目前的现实问题。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老人们其实非常渴望学会智能手机、智能产品的使用方法。这就需要子女、养老服务机构、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
5)开设养老专业的大学
目前我国已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养老专业。里面的专业课程涉及健康护理、健康促进、营养与饮食保健、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与用药,智慧养老、养老建筑设计、老年人能力评估、失智症照护、老年教育、养老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等,这些院校将为我国的养老行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
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养老行业可以细分为“医、康、研、养、教、旅”等多个领域,各领域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都将产生大量就业机会。
1)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已经成为了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新兴职业。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养老中心都非常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从事这些职业的毕业生非常抢手。
当然,光技术上专业还不行,服务意识上也要专业。因为老年人不仅从身体上更加需要人照顾,精神上也非常敏感、脆弱。很多老人选择离开一家养老机构,不是因为那里的条件设施不够好,技术不够专业,而是工作人员将个人情绪带进了工作中,没有做到每次见到老人都笑容可掬,非常热情。
2)老年人智能产品、软件开发。想要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也想为养老行业做贡献的毕业生们可以选择此类工作。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发出简便易用、功能实用的产品和操作界面,不断完善智慧养老平台等都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工作。
3)建筑方面,集康养、医疗、周边学校配套一体化的社区正在兴起,社区适老化改造也有大量业务可做,乡村养老社区已经出现,从事这类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工作也是大有可为。
不过,先前开发商们失败的项目也很多,后来者们需要吸取前车之鉴。奢华、天价的养老社区并不受市场认可,3万元一张的护理床也并不能换回用户的留恋。以至于那些项目,很多都是入住率低,长期亏损。
4)当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成为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如果经营得好还可以发展为连锁机构,甚至代理运营公立养老机构。今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政策已经明确指出,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可以采取委托管理、租赁经营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随着我国9073养老结构中7%的社区养老比例大幅增加,社区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此外,业余时间,大家还可以做志愿者,为自己在“时间银行”积累服务时间,用今天的付出换取明天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多地试点“五险一金”之外的第六大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试点城市的继续增加,今后我国的社保也将有望增加一块老年人护理康养方面的资金。
如今,养老行业已经迎来了全面的提质升级和发展的春天。服务已不再满足于喂饭翻身、不冻不饿,还对护理、康养、医养、文娱、教育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更便捷、更系统、更专业的要求。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加入了更多专业化、高学历的人才。
不过,养老行业不是一个容易的行业,也不是暴利行业,因此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一开始就要明白这一点。必须要有爱心、有温度,有初心,才能在这个行业中找到快乐,才真正适合在这个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