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发布的城镇和农村老人养老金收入引起热议,比如像西藏区的城镇职工养老金高达10.74万/年全国最高,是北京上海的一倍多;云南省、山东省高于江苏浙江;广东省高于上海等。这个感觉是有些违背大家的常识,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
所以需要居士来给大家分析,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经济更发达地区的城镇职工养老金收入会较低。难道经济发展并不能带来普惠?真实情况不然,因为有个指标大家没有注意!
这是因为大家没有看到各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比如像西藏区的养老金高企,但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少数国企离退休职工推动,领取这个养老金的占比全区老人还不到30%,而70%多的老人只能领取平均2301元/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上海虽然城镇职工养老金比广东北京低,但这是因为上海大量农民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拉低了平均,而且上海的覆盖率高达90%以上。推动全民民生水平提高上,上海做得最好。
所以本文整理了各省市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水平。
01何谓覆盖率呢?
我国现有老人领取的养老保险主要是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种,后者主要是农村老人为主。因为城镇职工养老金收入是后者的几十倍(2019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金人均39989元/年、城乡居民养老金人均1942元/年),所以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占比所有老人,可部分体现当地的民生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
比如就像上面说的西藏区覆盖率仅只有不到30%,高额养老金只是极少部分老人有资格领取;云南省的城镇职工养老金高于江浙,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带动,但占比全部老人极低,在全国垫底水平。那么能够给地方收入水平能带动多少呢?
02排名情况
覆盖率的高低是有诸多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各地区老国企职工的密度,因为这部分人群是领取城镇养老金的主体。其次是各地财政宽裕程度、以及对民生扶助的关注度。这两点直接造就我国各地区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巨大差距。
比如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遥遥领先,上海更是以90.84%的覆盖率领冠全国、京津都在70%以上。这是因为首先三大直辖市是当年国企布局的重点地区,国企职工占比较大。其次上海有京津所没有普及的农村居民转保政策,也就是农民可以补缴部分金额,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
当然这种在全国各省市来说都是少见的,大面积铺开的仅只有上海市和浙江省。主要还是两地财政宽裕、对民生水平提高关注度较高。
浙江省是建国几十年国企布局较少的省份,从2005年数据对比看,浙江省领取城镇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0.9万,江苏省为307.9万、广东231.2万,福建省为88.9万。浙江省国企职工要少于粤苏两省不少,覆盖率也都是相差无几的。
十几年前浙江开始大规模实行转保政策,到2019年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的人数飙升到856.9万人,覆盖率达到61.71%,东南沿海省份第一。
江苏虽然人数918.1万还是高于浙江,覆盖率也只有45.53%。广东省增长也不快,只有671.2万人领取,覆盖率43.53%。福建省就更低了,享受城镇职工养老金人数只有199.1万人,覆盖率更是还不到30%,在全国末流。
所以也正是如此,上海和浙江两地大量农民参与了城镇养老金,这部分人的领取额度一开始是较低的,就2000元左右/月,所以拉低了两地平均养老金水平。上海低于广东、北京;浙江低于云南、山东、福建等省。
但同时说明上海市和浙江省在提高民生水平上的工作更为切实!当然这个需要强大的财政托底,毕竟农民补缴的金额是完全抵不上养老金累计收入的。
另外像东北地区是建国后国企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所以东三省的城镇职工养老金覆盖率很高。虽然受到下岗潮、企业不景气等影响,东三省养老金水平整体不高,但这对于当地老人来说,还是要比中西部的大部分覆盖率较低地区老人幸福的多,因为收入高一二十倍!这也是东北地区民生水平还可以的来源之一。
而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覆盖率都不高,其一当年国企职工比例较小,其次财政上也不宽裕,无法更多补贴民生。这里还包括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竟然低于30%,和安徽河南两省同档。
全国最低的云南贵州两省覆盖率才25%多一点,而且两地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又非常低,说明社会保障确实是建设还不够。
具体数据和排名情况请看下表:
欢迎关注,精彩数据每日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