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政协委员列席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议,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汪伟秋 摄
履职纵横谈·阅读提示
1月23日,市政协主席董云虎作政协工作报告时指出,当前是上海在新起点上推进格局大调整、功能大提升、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深刻认识世界格局之变和我国发展阶段之变、发展格局之变,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瞄准育先机、开新局的战略重点深入协商议政,为上海在大变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
怎样才能更好为上海开启新征程、再创新奇迹建言献策,为上海在大变局中把牢发展主动权凝心聚力?市政协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丁 勇 市政协委员,上海万里社区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理事长
王秋良 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刘其龙 市政协委员,松江区政协主席
寿伟光 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华桂 市政协委员,青浦区政协主席
汪胜洋 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专职副主委
张怀琼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界别召集人、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陆月星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
周武忠 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设计学院教授
姬兆亮 市政协委员,浦东新区政协主席
黄勇平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崔海灵 市政协委员,市水务局(市海洋局)科技发展处一级调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Q 当前是上海在新起点上推进格局大调整、功能大提升、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你认为,政协应围绕哪些重点领域协商议政,助推上海“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 陆月星:今年,上海将加快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这是本市的中心工作,也是今年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开展协商议政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参与市、区政协联动调研,配合新城建设的5个相关区政协开展调研,做好专业指导、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计划开展综合性调研,在此基础上牵头开展市政协专题协商议政活动,为“五个新城”建设献计献策。
在新城建设的热潮中,我们要立足长远,多作一些“冷思考”,探索新城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我们初步考虑研究几个关键问题:新的功能定位、新的人口布局、新的城市形态、新的公共服务、新的交通体系,在“新”字上下功夫,用创新来提升新城建设的生命力,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求。
此外,今年人资环建委还将围绕老旧住房更新改造、上海土地高质量利用等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履职活动。
■ 寿伟光:加快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可以说是完善经济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也是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着力点。要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顶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产业。聚焦上海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紧紧围绕“五型经济”、民生改善等重大战略联动发展,抢占高端消费性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同时,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吸引和培育“五型经济”头部大企业。一边要把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头部大企业吸引到上海来,一边要加快培育壮大未来有望成为头部企业的“潜力股”,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内的优质企业。并聚焦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建立开放的一体化大市场,包括人才市场、资本市场等。除了体量规模要更大以外,还应该具有辐射力强、区域一体化、对外开放等显著特征,真正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高效便捷流通,真正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
■ 王秋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市政协将在今年围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这个议题开展专题议政,市政协社法委也将就此通过组织委员进行相关重点课题调研。我们准备对国内外“城市数字化转型”理论研究及相关实践等文本资料分析、赴相关部门走访座谈、深入开展实地调研等,了解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举措、工作成效、基层实践和存在的困难等,为委员更好资政建言创造条件,保证调研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积极协商议政、精准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不断促进工作提质增效,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提供政协智慧。
■ 汪胜洋:“十四五”要开好局起好步,应持续紧扣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深化“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人民政协要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自贸区新片区建设方面,尤其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涵拓展和政策叠加探索等方面,应当重点发力。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要聚焦加大数据高效治理、有序开放、规范运用方面加大探索。软件比硬件更重要,而且规则类的制度供给,主要靠政府,是重中之重。
还有事关上海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如何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就很值得研究。上海在配置国内资源,为国内交流、搭建国内平台方面还有差距。另外,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新发展格局中释放新的动能,还需要有更多的办法。
■ 姬兆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新区政协将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核心要点,把助推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作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本源性问题、关键性变量、战略性任务和新时代标志性项目,持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我们将聚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活力、加快数字化发展等主题开展协商,助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浦东创新活力;围绕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建立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规则体系等主题献计献策,助力浦东加快建立与国际最高标准和水平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Q 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市政协委员长期关注的履职焦点之一。今年你将围绕哪些领域继续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 张怀琼: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今年将围绕“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推进落实情况”议题开展重要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我们将组织政协委员着眼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安全形势、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围绕公共卫生法治体系完善情况、重大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情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情况、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衔接机制完善情况、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情况等,深入开展监督性考察和调研,查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围绕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预案建设、加强重大疫情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重大疫情应急物资保障制度等提出意见建议,力求为上海筑牢公卫堡垒贡献力量。
■ 黄勇平:旧区改造是最大的民生,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一直非常关注。旧区改造需要满足多个要求:一是要真正提升原住民的生活质量,二是要保持城市原有风貌,三是要成为新景点。因此,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调研是决策前的重要环节,上海的旧区改造从“破旧立新”,拆改留并举、以拆除为重点,到当前的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无不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一步步调整实践。尤其是2008年以“创新旧区改造机制,完善旧区改造政策”为年度重大调研课题,形成了启动之前听群众,补偿标准数砖头,安置方式多选择,住房保障来托底的旧改新思路,指导了旧改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此建议邀请国内、市内设计单位提出整体规划方案,从而充分体现上海的历史特点。并把这些设计方案在全市进行网上公布,听取原住民和其他市民的意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在设计上多花一点时间,在建设上加快一点进度,把旧区改造这件好事办好。
■ 丁勇:养老服务的工作目标是:一切以老年人为中心,着力推动养老服务微观主体充满活力、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适度,确保困难老年人基本服务,同时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要抓对象(需求)、抓服务(供给)、抓市场(机制),三足鼎立;要紧紧围绕“对象精准、服务给力、市场有效”进行整体部署,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养老服务首先要确保经济困难和失能失智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当务之急就是要精准确定最需要服务目标人群。建议通过科学化摸底排查,切实掌握各类微观数据,在此基础上,健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做到资金到人、项目到人,切实保障这类人群基本养老服务。
对于困难老年人之外的广大老年人,如何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供给方式、支付体系等,同样需要我们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 周武忠:1991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书《生活插花》,没想到成了1992年上海新华书店的畅销书,说明老百姓爱花,上海人民更爱花。时隔3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意见,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花谷,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建设人民城市的执政理念。花卉产业被誉为“美丽产业”“富民产业”,是服务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上海推进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把上海建设为真正的国际花谷,就要明确国际花谷的总体定位和实现路径,需要对国际花谷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因此,今年我参政议政的调研课题是《上海打造国际花谷实现路径研究》,将为时尚、设计之都上海和高品质花意生活有机融合建言献策。同时,在中国花卉协会的支持下,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编撰《中国花文化》一书,为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建党100周年献礼。
Q 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协履职联动机制今年已步入第四个年头,一些地市级政协也建立了相应的履职联动机制。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协履职联动方面,你有哪些体会?
■ 崔海灵:2018年以来,在三省一市党委领导下,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协主动对接这一国家战略,主动服务这一重大战略,建立联动机制,围绕地区发展重点,凝心聚力、贡献政协人的智慧。2020年是非常特殊和特别的一年。受到疫情影响,三省一市政协人,或线下,或线上,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坚持联动团结出效率,坚持协商民主出力量,围绕着“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等主题,联合调研、联动监督,助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回顾三年来三省一市政协联动履职的实践,政协人对联动机制的信心更加坚定,对通过联动机制释放政协团结、民主的最大效能更加坚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年,更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协新一轮三年联动的起始年。正如市委新年首次深改委会议上提出的“在新的征程上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政协联动机制也要在新的征程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变革,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在大局中担当起政协人的使命。
■ 刘其龙:2018年8月,松江牵头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八城市政协举办“聚智聚力 共建共享”——九城市政协共商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并签署《助推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共建协议》,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通过联合抗疫、联动调研、联盟企业、联合议政,九城市政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不断扩大。2020年10月,又组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委员企业联盟。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松江政协将进一步发挥好倡导者和发起者的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九城市委员企业联盟和9个产业小组的运行机制,积极推动九城市企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商业合作、产业对接,广泛凝聚九城市政协企业界委员共识,更高水平建言,更高质量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发展。
■ 李华桂:2020年以来,青浦区政协在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商平台上持续发力,以“五个一”为抓手开展长三角地区政协联动履职工作,为示范区建设持续注入政协智慧和力量。“五个一”,即举办一场“示范区建设情况”报告会、开展一次“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专题视察、举办一场企业家委员沙龙活动、编撰一本《艺蕴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粹》、召开一次三地政协主席工作例会。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青浦区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决胜之年,更是青浦全面现代化启动之年。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进入密集施工期,作为三地政协之一,青浦区政协将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示范区建设提速助力。区政协准备进一步完善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等“五项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三地政协联动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