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兰宁心语|app适老化,不该将“老”标签化
2021-01-25 12:04  浏览:67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点击微信公众号“思德库养老网络学院”及可订阅哦!


田兰宁博士思德库创始人

文章来源于| 思德库研究预案

我在听设计师讲解计算机设计的演变历程时,给我一个印象:整个计算机的发展,是否有可能就是一种基于年轻社会的习惯和年轻社会审美观出现的产物。

信息技术应用如何适应一个正在变老的世界或者老龄社会,确实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文化、价值、审美都需要重新考虑。

现在这个阶段,有两件事要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第一、到下一代新技术出现和应用之前,全社会都需要形成老龄社会的思维方式,这将带来全新的理解。比如什么是美?如果是扁平化设计的符号是美,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符号带来的可能是困惑。在2000年时有人告诉我,很快有一个不需要鼠标只用手指的电脑将出现,在当时的节点上我只感到不可置信和无法想象。但对于90后00后新生代的年轻人来说,触屏接触的方式却太正常不过了。这20年的时间技术有如此快的飞跃,从而带来的不适应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疫情之后,把这个不适应放大了。

第二、我想除了关注技术的更新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观念上的问题--年龄歧视。是不是老年人就一定代表消极滞后且被动的,或者是不接纳新事物的?需要反思的事我们对老年人有没有一种先入为主“老=弱”的想法? 在各个行业进行适老化调整之前,我们到底是否了解,老意味着什么?我的父母80多岁,他们使用手机的频率甚至比我还要多,而且他们对外界的信息来源大多是从微信来的,看着他们的身影我能感觉到老年群体是很努力的在接受和学习新技术。

希望这个话题能够继续地延续下去。很高兴看到这个话题是新生代在讨论,相信新的产品能在他们手上实现出来。作为思德库研究院,我们一直关注老龄化以及信息技术融合的话题,希望能够搭建出来一个平台,有更多软件工程师设计师和养老从业人员来共同思考这个话题。

2020年12月26日,思德库研究院邀请到一位有互联网多年从业经验的90后产品设计师,请他以设计师的角度分享关于“app适老化”的思考。除了字体太小,颜色太浅以外,他以更专业的角度讲解了“老人为什么用不好手机”这件普通到甚至有些‘理所应当’的小事。

-全文完-


发布人:831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