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网友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养老金水平尚且处于1000~2000元/月的现实背景下,“家庭养老”作为一项重要补充也越来越普遍。不夸张地说,对于80%以上的农村家庭而言,在老一辈人没有养老规划的前提下,子女是其养老的唯一依靠。
传统意义上,大家普遍认为“多子”即“多福”,在物质基础并不丰富的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充斥着这种思想观念。在农村,兄弟姐妹5、6个的并不少见,老人们积极生育一方面是为了多占地、多一份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多儿女、多享福。不过,多子女并不意味着“多享福”,子女“不孝”的现象层出不穷。
现实生活当中,赡养老人“推三阻四”是多子女家庭的一个常态,子女们在各自成家立业之后都将重心放在了自己家,多出一份力孝敬老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吃了亏,有的甚至会抱怨、攀比,最终导致老人们心灰意冷,甚至闹上法庭。那么,遇到类似赡养的问题,普遍又是怎么解决的呢?目前来看,采取“轮流养老”这一方式的居多。
何为轮流养老?
顾名思义,即兄弟姐妹们之间按照约定轮流伺候老人,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
轮流养老为何盛行?
①不赡养怕被人说不孝,自己一个人养老,心里又不平衡;
②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既能赡养老人,又兼顾自己的生活;
③时间分配合理,公平公正,兄弟姐妹之间谁也不吃亏。
小编说:从某种程度而言,轮流养老的确能够使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兄弟姐妹之间也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但是,这种养老方式具有如下几个弊端:
①老人没有归属感
轮流养老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在不同的子女家里轮番居住、生活,简单来讲,即按照约定的时间及日期换到下一个子女家里。假设子女们约定的周期为1个月,3月份如果生活在老大家里面,到了4月份就要到老二或者老三家里生活。对于老人们而言,这种“折腾式”的养老办法实属无奈,不仅不会带来归属感,长此以往还会改变老人们的生活习性,大多数老人都难以接受。
②看似公平,实则斤斤计较
轮流养老真的公平合理吗?看起来,每个子女照顾老人的时间是同等的,但真正用了心思的又有多少呢?斤斤计较、怕吃亏、不舍得花钱等等关键词是与轮流养老紧密相关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造成家庭内部矛盾的事例比比皆是,试想,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当中,又有几个老人会觉得自己过得幸福呢?
③被嫌弃
子女们忙于工作,不可能24小时陪伴在老人身边,而老人们最缺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的陪伴!此外,一些子女为了完成“养老任务”,对待老人的态度实际上并不友好,时不时还嫌弃自己的父母!然而,这些事情很多老人不愿意捅破窗户纸,即便他们生活得不愉快,还是不愿意因为自己而给子女们增添新的负担。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完全否定轮流养老,一些老人对于这种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在农村养老除了这种方式之外,像抱团养老、社区养老、以地养老等等新型的养老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也会越来越普及。值得期待的是,养老制度经过调整与改革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未来农村老人养老难的问题终将得以解决,只是我们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