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 " 十四五 " 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 2022 年,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
鼓励设立家庭照护床位
《方案》明确, 推进养老服务骨干网向基层延伸,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鼓励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加强农村老年餐桌建设,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等服务。到 2022 年,每个街道建设 1 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0% 以上的社区建有多功能日间照料机构。
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改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
《方案》要求,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存量土地用途的变更程序,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改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养老服务机构所使用存量房屋在符合详细规划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条件下,在五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建立健全 " 一事一议 " 机制,定期集中处置存量房屋和设施改造手续办理、邻避民扰等问题。探索将老旧小区中的国企房屋和设施以适当方式转交政府集中改造利用,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为老年人开展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等服务。
对吸纳符合条件劳动者的养老托育机构给予社保补贴
《方案》指出,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养老托育服务方面的示范作用,确保税费优惠政策惠及市场主体,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总额 60% 以上用于养老服务发展。对吸纳符合条件劳动者的养老托育机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
按照国家要求实施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
《方案》提出,将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按照国家要求实施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探索建立父母育儿假制度。强化家庭赡养老年人和监护婴幼儿的主体责任,落实监护人对孤寡老人、遗弃儿童的监护责任。
完善居家社区服务功能。落实托育机构和家庭托育点登记管理、人员资质、服务规模、监督管理等制度规范,鼓励开展互助式服务。鼓励推广 " 互联网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虚拟养老院 " 等模式,提供 " 点菜式 " 就近便捷服务。
到 2025 年实现县级行政区域失能特困老年人服务能力全覆盖
《方案》明确,严格落实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在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服务对象。完善公建民营机制,引进优质养老托育运营机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探索开展连锁化运营。加强区域性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到 2025 年,实现县级行政区域失能特困老年人服务能力全覆盖。
到 2022 年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
《方案》指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鼓励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延伸至社区和农村,实施社区(乡镇)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依法严格监管。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到 2022 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王璇
值班主任 | 刘宇玮
【来源:兰州日报·ZAKER兰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