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到6月中旬,已经有17个省市或者自治区,陆续发布了2021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上海发布得最早,然后依次是陕西、河北、辽宁、河南、江苏、新疆、宁夏、内蒙古、安徽、甘肃、天津、北京、江西、湖南、吉林和福建等地。
这些地方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都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和地域特点,各有千秋,但是由于涉及人员太多,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总会有一些差评。不过,河南、北京以及上海等地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三个地方的调整方案,在高龄倾斜上,都是从65岁起步,上海更为特殊,女性从60岁起步,而其它地方均是以70周岁作为高龄倾斜的起点。
相较之下,这三个地方就显得与众不同,并且恰好共振了更多人的诉求,引起大家的共鸣是理所当然的。除了这个共同点,这三个地方又各具特色,让人惊喜。
河南的特色之处在于,对于养老金很低的那部分群体,给予了特别的关爱。这个群体的退休老人养老金调整之后,如果每月达不到1000元,可以额外增加20元。不要小看这20元,也可以提高低收入退休老人基本的生活水平。
而北京的特色,则是真正地体现了退休金控高提低的普遍诉求。在与养老金水平挂钩方面,北京规定高于5786元,每人每月在本人去年养老金水平的基础上,增加20元。而低于5786元(含),是每人每月增加55元。
就凭这一点,就甩了其它地方几条街。北京通过这种方式,让退休金高得少调一点,低得多调一点,从而缩减了退休人员之间养老金差距,让社会更加和谐。
同时,北京对于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后低于5841元的少数退休人员,还将进行差额补足,进一步彰显了公平性。
在之方面,其它地方还真的需要借鉴学习,回应大家的呼声。真正做到高的不能太高,低的也不能太低,让所有的退休人员都有满满幸福感。
上海的特色就两个字:简单。复杂的事情简单办,体现了上海市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上海的方案虽然简单,却看起来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出公平性。比如定额调整,就是最高的,每人每月70元。
在挂钩调整上,上海表现得很特别,只挂钩了基本养老金。没有像其它地方那样,同时挂钩了缴费年限。
上海这么设计,是不鼓励大家早缴费、长缴费吗?显然不是,只是上海考虑得更加科学,每个人在退休时,确定的养老金金额已经考虑了缴费年限这个因素,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水平就会越高。
在后续调整过程中,就不需要再重复考虑缴费年限了,基本养老金越高,调整得就越高了。
在对高龄老人的关怀上,北京和河南倾斜力度都很大。河南85岁~90岁的退休老人,每人增加50元;而九十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60元。北京80周岁以上,则是每人每月增加70元。
我们知道,养老金就是来保障退休老人基本生活的,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福利,在设计养老金调整方案的时候,要站在广大退休老人的角度,体察大家的诉求,了解退休老人的困难。
这样在制定方案的时候,才能切中社会痛点,引发大家的共鸣,赢得好评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