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寻找工作,最需要了解的是,这个工作缴纳五险一金吗?到现在,一些公司的工作岗位已经开始为工作人员缴纳六险二金。可见工作者对这些工作福利的看中。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社会的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
在五险一金中,养老金是人们较为关心的。我国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5岁,也就是在缴纳满社保并退休后,就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了。而养老金已经实现连续17年的上涨,让退休人群的保障更大的提高了。
但是当你开心的准备退休,却没有完成一个重要的步骤,那么养老金可能会少领15000元。对于这件事一定得了解,不然就吃亏了。退休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时,社保人员会提到档案里有视同工龄,是否需要认定。请注意,这是一定要认定的,否则就是放弃了一笔本该属于你的养老金,其金额也是不在少数。这笔养老金就是过渡性养老金。
对养老金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基础养老金以及个人账户缴纳的养老金,在累计缴纳了15年后就算是缴纳完成。在退休之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了。但是还有一种养老金却是大家不了解的,就是前面说的过渡性养老金。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养老制度从90年代初开始建立,92年在北京首先推行。又在1995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进行规定。至此,养老制度全面建立。
可以知道的是,养老制度的受益人是缴纳养老金的工作人员。但是在法律颁布的之前,是没有办法缴纳养老金的。如果有的工作人员在法律颁布后的几年内缴纳了养老金,但是已经到达了退休年龄。那这退休金该不该发放,又怎样发放。
对于这种情况,《改革通知》中规定,在没有实施社会保险缴纳的工作时间,可以视为缴费,只要连续工作的时间满足15年。那么将会继续发放养老金。而这笔养老金就是过渡性养老金。
但是要领取这笔的养老金,也是需要条件的。首先你需要是这四类人中的一种,即国有企业固定员工、上山下乡的知青、机关单位人员以及复退军人。而且在缴纳社保实施之前的工作年龄需要连续性,如果工龄出现了断层,就只会从最近的工作时间来计算。
那么怎么知道过渡性养老金有多少呢?现在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三个部分组成。而过渡性养老金主要和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的缴纳指数和过渡性系数相关。也就是过渡性养老金=本人缴纳指数乘以上一年度月平均社会平均工资乘以实施社保前的缴纳工作连续工龄乘以1%。
在北京工作的刘先生,由1983年工作到2019年,到达了退休年龄开始办理退休手续。按照社会平均水平工资的百分之百缴纳,退休前一年的社会平均水平工资为8467元。且他的工作年龄达到了15年。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我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是每个月1270.05元。一年就是15240.6元。所以在工作人员询问我们是否确认视同工龄时,一定要确认,不然就会失去这笔不小的退休金。这也是为什么,你领取的退休金会比别人少很多的原因。
退休金是退休人口最大的保障。在忙碌劳累了大半辈子之后,终于可以休息休息。养老金提供的是生活的保障,现在我国企业退休员工平均发放的养老金金额超过3000元每个月。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除了养老保险,社保还包含了医疗保险,更是为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强力的医疗保障。
所以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在寻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公司是否及时准确的给你缴纳社保。是否因为变换工作而中断社保的缴纳。如果出现问题则一定要及时处理,社保缴纳中断是可以在三个月内续交来弥补的。社保可以弥补,但是住房公积金却是只能由公司代为缴纳。所以在更换工作时切记住房公积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