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和社会和谐助推器的基础作用,民政工作事事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更多的民生福祉惠及于民。”近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金花在接受采访时说。
让救助成果更加巩固。“十三五”时期,我市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26.5万人,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民政力量。进入“十四五”,民政部门将统筹整合救助资源,深化社会救助改革,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推动社会救助理念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以“高效救助”为立足点,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落实防贫保险,强化急难救助。
让特殊群体更加温暖。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价格临时补贴制度,启动发放残疾孤儿照料护理补贴,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明天计划”等困境儿童保障救助项目,扎实推进“儿童之家”建设。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福康工程”项目,发展社区康复服务。落实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站内照料,多举措做好寻亲服务。
让基层治理更加有效。持续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配建社区服务用房,全面提升社区办公条件;常态化组织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持续开展社区共建帮扶,着力构建组织共建、社区共治、资源共享、党员共管的工作格局。
让社会力量更加凝聚。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更好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多样需求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探索建立慈善行为记录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志愿服务政策制度,加强志愿服务信息记录管理。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强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稳步提高社会工作者待遇水平。
让养老体系更加健全。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推动实现有意愿的兜底保障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互助养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有序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委托定向培养,力争到2025年每个公办养老机构拥有1名以上具有专业学历的养老服务人才。
让婚丧服务更加优质。加紧出台《吉安市殡葬管理条例》,巩固深化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成果,推动殡葬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将基本殡葬服务纳入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落实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提升改造殡葬基础设施,加强殡葬设施管理。启动婚丧领域移风易俗示范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倡导现代文明婚丧新风,通过1至2年时间,有效遏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社会风气。经常性开展免费结婚颁证服务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婚事新办。
文/井冈山报融媒体 吴广城
作者/来源:井冈山报融媒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