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七普”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为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这要求国家健全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障才行。
近日,人社部下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指出“十四五”期间老龄化还会继续加剧,新增4000万退休老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新增退休老人为800万人,远超去年的452万人,而劳动人群将缩减3500万人,这对我国的社保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那么《规划》中提出了哪些变化呢?主要包括:①完善社保制度体系,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强化中央的调剂力度,实现职工社保全国统筹;②落实职工社保病残津贴以及遗属待遇补助,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体系;③完善城乡居民保险制度,指导各地上调缴费档次以及补助标准,规范个人账户计算方式;④延迟退休年龄,采取渐进式方式,并提高基础养老金参保年限。
一,对于农民而言,《规划》对农村人有哪些影响吗?
01、延迟退休
早在2016年时,延迟退休政策就上了热搜,引来了人民的广泛讨论和交流,而延退政策猜想了数年后,终于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明确,接下来要小步、弹性、分布推进、统筹兼顾,以延退政策渐进式开展。
现今法规中,男60周岁退休,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灵活就业女性55周岁退休,新农保女性60岁退休。如今的人均寿命已提升至77.3岁,比起建国初的35岁来看提升了不少,因此官方才有了延长退休年龄的规划,延长到65周岁退休。
不过延退计划并非是一次性调整,不然这对所有人都不公平,接下来会小步缓慢延长退休年限。同时对65岁以上的人,可选择退休或不退休,67岁必须退休。而对于特殊工种、女性退休政策如何,需要分类推进,不能“一刀切”。
对农民来说,退休年龄延长,这或许并不是好消息,毕竟大家辛苦忙了一辈子,常年在基层工作,身体早就受到了摧残,如果再延迟到65岁,这又是一项挑战。
02、最低缴费年限或上涨
在《社会保险法》中,明确提出社保的最低参保时间为15年,唯有超过15年,到了退休年龄后才能领取一笔养老金。其中职工社保的一次性缴费制度已取消,但城居保仍可一次性缴费15年。
而随着延退政策的到来,最低缴费年限也会逐步提升,至于上涨多少并没有确定,可能是18年也可能是20年,预计20年的可能性最大,今后还会修订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社保金本就有着“多缴多得”的原则,上交的年限越长,那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高,因此接下来的最低缴费时间延长,领取的养老金也会增多,这是一件好事。
二、农民养老金22-25年涨不涨?
《规划》提出,接下来要根据物价变动、职工薪资增长幅度、基金承受力度、财力状况上调养老金,而如今职工社保已实现了“17连涨”,从《规划》的意见来看,到2025年,养老金水平仍然会逐年上涨,全面落实社保待遇和福利。
那么,有人问,接下来的农民养老金会不会跟着上涨?
其实自从2009年建立新农保后,基础养老金只涨了3次,最初时基础金为55元,15年涨至70元,18年涨至88元,20年涨至93元,今年并没有迎来上涨。很多网友抱怨,农民过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颇多,他们保证了粮食安全,及时上交公粮,却因无法去工厂工作,无法享受更高水平的养老金待遇。
不过《规划》中提出,接下来要全面探索并落实城居保待遇,并建立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一旦这项政策真的落实,那接下来基础养老金必然会逐年上调,农民可领取的养老金也必然会增多。
当然,接下来国家还会全面推进全面参保,让那些有缴费能力的人都能参与到社保缴费中。而对困难群体,各地官方要提供帮扶政策,让适龄人员积极参保,并推动农民工、中小企业人群参加失业保险,实现工伤保险的全面覆盖。好消息那么多,速速转告家人吧!
相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今后的农民也能领取更多的养老金,当然农民也要积极参保,提高缴费档次,延长缴费时间,这样到了老年时才能领取更多的养老金,减轻儿女的压力,增加晚年生活的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