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老人含泪说出心声:带大了“外孙”,老了子女却都不愿意赡养!
2021-07-03 09:42  浏览:337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导语:各位朋友觉得帮忙带孩子和赡养老人应不应该搭上关系?在我看来,从义务关系上来讲,这是不应该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大多数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拎清的。




在我的小区里,有个王大妈,今年65岁了。这几年一直在帮女儿带外孙,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孩子就长大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孩子上了小学,有自己的自理能力了,上下学都可以自己一个人,也不用外婆接送,女儿就让母亲回弟弟家“休假”,享几天清福。


没想到王大妈回到儿子家,却被儿子儿媳挡在了门外,还说:“我需要你带孩子的时候你不帮我带,跑去女儿家了。现在需要有人养老才知道回来,你的算盘打得那么好吗?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你给谁带孩子,你就去谁家里那里养老。我们这里房间不够,你找女儿去吧”




王大妈感到无奈,吃了儿子的闭门羹,只能提着行李又返回去找自己的女儿,没想到女儿也不领情,理直气壮的说:“老一辈人都说养儿防老,你也有儿子,而我也有自己的家庭,我家里也有自己的公公婆婆要养,你回来掺和我的家庭就不合规矩了。再退一万步来说,你给弟弟娶了媳妇、买了房子、买了车,回去儿子那里住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连番被儿子和女儿推脱,王大妈不得感慨道:“带大了自己的外孙,却没有人愿意养我,我这是做错了吗?”




“老人给哪个子女带孩子,就去哪家养老”,这句话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但我们仔细想想,现在的社会工作压力都特别大,都没有时间一天24小时照顾孩子,大部分年轻都做不到时间充裕,还能花大把时间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就形成了年轻人普遍没有时间带孩子的现象。


但是老人只有一个,不能够分身,孩子大了也要分家,不可能住在一起。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有一种说法:老人给哪个子女带孩子,就是偏爱哪个子女多一点。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没有被偏爱的那个子女心中就会对自己的父母带有怨气,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偏袒自己,然后就会推脱,让得了好处 的子女负担老人的晚年养老问题。




这个“道理”看上去能够让人信服,很多老人也自知理亏,没有反驳被亏大的那个子女。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老人也不能够有分身,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且因为老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做到两边跑,这样也就会在子女间拉起“仇恨”,影响家庭的和谐。


但是从法律角度上来讲,每个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子女之间也不用在性别上做文章。如果家庭没有“重男轻女”,父母对每个孩子都付出了相同的心血和精力,那么任何一个子女都不能推脱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含辛茹苦的把子女养大,既没有偏心,也没有偏爱,对每个孩子都平等对待,而子女因为老人不给自己带孩子的问题而拒绝赡养老人,这是一种自私行为。




如果真的要衡量各方的实际义务的话,可以让受了好处的一方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多承担一些,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这样也能够说服大众。


再者,老人帮自己带孩子,子女也要懂得感恩,老人辛辛苦苦抚养自己长大成人,到了晚年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老人这么做也是处于情分,不是本分,子女不要以为老人帮忙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心存感恩。




正是因为是父母,我们才能理直气壮的跟自己的父母讨价还价。要是请保姆或月嫂来帮忙带孩子,别人是不会跟你讨价还价的,花钱请人,你出钱,我付出自己的劳动力,这样的交易天经地义。而父母无偿的替我们照顾孩子,还拒绝老人的赡养,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道德。




总结:子女要体谅父母的不容易,身为父母也应该理解年轻人的苦衷。只有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才能营造一个良好和睦、互相包容的家庭环境。


发布人:615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