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子多的家庭,父母偏心其中一个儿子,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父母再如何偏心和偏袒,都不能委屈一个儿子,而去成全另外一个儿子。
杨欣和老公谈恋爱时,父母严厉禁止,因为老公家里是两兄弟,家境又很一般。如果杨欣嫁过去,只会吃苦受罪,倒贴和扶贫。
杨欣偏不相信,又或者即使她相信了,但想到自己和老公的感情,她还是会坚持嫁给老公。父母拿她没办法,恨铁不成钢的同时,也只能拿出积蓄帮女儿买了一套房子当陪嫁。
2
父母的初衷是,不想杨欣一结婚就跟公婆同住。只是父母的用心良苦,杨欣并没有体会到。在他们结婚后一年,老公借着她怀孕把老家公婆接到了家里住,从此公婆就再也不走了,直接住下来养老。
杨欣虽然很生气,可想到自己刚生孩子,还得求着公婆伺候月子和带孩子,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只是公婆来长住之后,婆媳矛盾日渐激化,而她和老公也经常因为婆媳矛盾吵得不可开交。
杨欣让老公送公婆回老家养老,至于孩子她请父母照顾或者自己辞职照顾。但老公不同意,说家里经济压力大,杨欣辞职他一个人吃不消。
而请岳父母来家带孩子,老公又不习惯和岳父母相处,认为自己像个上门女婿。
3
老公的意思,很明确,公婆不能送走,而岳父母也不能来养老。杨欣争执了很久,老公都不退步。杨欣也不想因为这件事和老公闹离婚,只好忍了下来,从此公婆就名正言顺跟着他们养老了。
只是这样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老家的小叔子却跟弟媳闹离婚了。弟媳嫌弃小叔子好吃懒做,没办法养活老婆孩子,很果断提出离婚,连孩子都没要,就走了。
公婆心疼小儿子,又心疼大孙子,就眼巴巴求着老公去老家把大孙子接到家里来。杨欣有种不好的预感,但她自认为公婆已经在自己家养老,不可能还把小侄子也接来让他们养吧。
4
可她确实低估了公婆的脸皮,在老公接来小侄子之后,杨欣的脸色都变了。因为小侄子来时,老公几乎把他的所有衣服玩具全都打包带过来,大有长住的趋势。
看到这些行李和玩具,杨欣头都大了,也第一次意识到什么叫扶贫和倒贴。公婆跟杨欣说,他们年迈无力抚养小侄子,而小叔子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养活儿子。所以他们想把侄子交给大儿子大儿媳。
公婆还装作大方地说,让杨欣就当小侄子是自己的孩子,反正养一个是养,养两个也是养,没什么区别。
旁边的老公,也随声附和道,多一个孩子也多花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应下来,就当是孝敬他父母了。
5
虽然杨欣也喜欢小孩,偶尔帮忙照顾一下没问题,但是完全扔给她,让她当自己的儿子一样抚养成人,压力还是很大的。而且毕竟是个男孩子,将来读书、买房、结婚到处都得花钱。
可公婆却再三保证,不需要怎么精心去养,只要给口饭吃,供他读书上学,让孩子能像别人一样有父爱有母爱就行了,买房结婚的事情,都不用杨欣来管。
面对公婆的哀求,杨欣也有些于心不忍。看着孩子,确实也挺可怜的,只是想到以后一系列的责任和义务,杨欣还是很纠结。
6
公婆虽然说不喜欢怎么费心思去管,但杨欣原本就不是狠心的人,要么不接手,一接手肯定就得好好照顾。杨欣想了想,最终还是拒绝了。而她的拒绝,却让公婆和老公都有些恼羞成怒。
大家纷纷指责她不近人情,没有一点人情味,孩子都那么可怜了,她还一味只顾着自己的私心。杨欣被这些指责说得,也很恼火。
她还没答应呢,怎么公婆和老公就认为照顾小侄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那要是她答应了,以后哪里没尽心照顾到小侄子,她岂不是成为了全家的罪人?
想到这,杨欣觉得一阵后怕。她告诉老公,平时帮衬下小侄子可以,但让她当儿子一样养,她无法接受。
如果老公坚持要收养小侄子,那他们离婚,老公净身出户,他们全家搬走。杨欣想过了,如果老公固执已见,她也不介意卖掉房子来争取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