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十四五”养老规划:农民如何养老?养老金上涨,还有3个好消息
2021-07-24 19:20  浏览:133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村长晓佳一】图文记录乡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敬请点击关注!


农村养老难题


老年社会来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超过18%,而老年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7%的老年人口占比,无疑我们已经进入中度老年区域。




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人,预计着在“十四五”我们就要面临老年化社会带来的压力,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如何养老的问题,在“十四五”(2021年~2025年)规划中,聚焦老年社会的养老举措,将会多种形式,全方位改革养方案。


在老年人养老中,农村居民处于劣势地位,缺少基础建设,缺少医疗、教育、人文关怀,甚至养老院的配备更是缺失,再加上农村老人晚年无力劳作,养老金基本等于无,农民养老成为空谈。


甚至有网友说“城市有养老金的老人能养子女,而农村只能靠子女,但子女却难靠住”。虽说有些极端,但是也说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困境,因此在“十四五”养老规划中农村居民养老是重中之重。


“十四五”农村如何养老?


因此要探索农村新型养老模式,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构建以乡镇牵头,村委会、老年人协会、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格局。




同时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逐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水平并支持民族地区、特殊类型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主要关键词:互助性养老模式!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大院,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在农村老人子女外流,常年不能在身边照看老人,使得农村老人晚年生活还不如五保户过得自在幸福,因而发展农村留守这些老人互助养老,带动留守妇女就业,是新型养老方式探寻中的一种低成本、互利型养老模式。


农村养老还有3个好消息


除了养老模式规划以外,农村养老还有三个好消息:


⑴2021年养老金再次上涨


在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之时,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也在悄然上涨,进入今年以来 ,江苏、上海、山东、广西、甘肃、湖北、北京等多省份地区调整了今年的城乡居民养老金。




上涨金额以上海领先全国,从去年的1100元每人每月涨到了1200元,上涨100元,上海农民成为全国最幸福农民,按照农村消费水平,可以说1200元吃喝不愁,相比于全国绝大多数一百多元钱是强得太多。


⑵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


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主旨是为了老年人消除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的障碍,形成对老年人友好的城市环境;在2009年我国在部分城市试点。


直到2020年12月,《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落地,并制定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⑶高龄补助再次提高


建立普惠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今年多个地市对于高龄老人补助金额再次提高,例如武汉市,80-89周岁老人高龄津贴:由原先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200元;


90-99周岁老人高龄津贴:由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00元;百岁老人高龄津贴:由每人每月5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800元。大幅度的上涨,切实提高了高龄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结语


随着农村年轻人进城落户,老农民工返乡,乡村老人比例持续增高,养儿防老、老有所依成为镜花水月。




只有大幅度提高农村养老金,给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才能实现老有所养,因为不论是建立互助性的幸福苑养老还是老年友好型社会,这些都是要交钱才能享受的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而高额养老金就是维持老年人尊严的通行证!


发布人:10c8****    IP:120.244.8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