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后每月领取3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可能是不少老人的收入状态。根据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该年共有领取养老金的离退休老人12762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1301亿元,平均每人每月3350元。按照人社部部长张纪南撰文提供的数字,2012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为1686元,到2020年涨到了人均3000元左右。
退休后每月3000元的养老金,这样的收入水平,确实是够养老的。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其中城镇居民27007元。由于退休金待遇一般指的是城镇职工的养老待遇,所以应当与城镇居民相比较。
每年收入3.6万元,应对2.7万元的支出也算是小菜一碟了。相应的消费支出主要指的是食品烟酒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交通通讯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八大类。
说实话,绝大多数老人主要消费集中于医疗保健和食品烟酒消费,其他的方面花费并不多。在一般城市,一对夫妇日常生活每月1000~1500元也能够的。多余的养老金,主要用于人情世故和应对意外的消费支出。
实际上,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退休以后要想实现充足的养老,需要养老金收入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到80%。
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而言,这样的养老金水平真的就不多了。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为8114.9元,3000元养老金的替代率只有37%。对于城镇私营单位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810.58元,替代率还好一些,达到了62.3%。
实际上,养老金替代率方面上面计算的不是很规范。因为国家统计的平均工资是应发工资,而不是到手工资。
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来看,只要我们缴纳养老保险35~40年,在社会平均工资不变或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达到社平工资增长率的情况下,领取的养老金确实能够达到70%~80%的退休前到手工资水平。
这一结果是可以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目前,我国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按照社平工资的100%基数缴费,35~40年退休基础养老金可以达到35%~40%。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由于每月记入个人账户的钱数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的,假设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跟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一样,100%基数缴费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大约是基础养老金的2/3左右。具体可以看以下推算的表格: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养老保险缴费40年的情况下,退休能够领取大约67.63%的社平工资。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养老金替代率是67.63%。实际上,我们的缴费基数是按照应发工资来确定的。应发工资是100%的社平工资,到时候工资扣完社保、公积金的个人负担部分以后,至多能够领取85%的社平工资就不错了。
因此,始终按照100%基数缴费的情况下,社保缴费40年的养老金替代率高达79.56%。缴费35年,养老金的替代率是69.61%。
在我们国家的养老金计发公式中,具有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功能。缴费基数越低,政策会予以倾斜。如果是按照60%基数缴费40年,养老金替代率高达95.25%。
综合而言,缴费年限是我们参加养老保险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只能够领取社平工资以下水平收入的我们,想要实现70%~80%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少需要养老保险缴费35到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