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抚顺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2021-08-29 23:10  浏览:71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虽然近年来抚顺市政府不断加大建设和改造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抚顺市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和《抚顺市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基本标准(试行)》等规范性文件,改、扩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个。2012年,抚顺市政府投入3000万元,在市政府西侧建立了集休闲、娱乐、学习,康复,健身、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市级老年活动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了条件优越的活动场所和空间。但是抚顺市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养老福利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项目少。2013年,全市城乡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39家,其中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51家,社会力量办养老服务机构88家。 全市城乡共有养老服务床位9363张,其中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3661张,社会力量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5702张。但现有的老年床位数与抚顺市老年人需求的床位数相差甚远。目前,国办养老机构仅仅是将“三无”老人、优抚老年人等对象供养起来,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未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护理条件差,与国家规定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老年人在这里只能维持一般生活,根本无法享受到健身、娱乐、康复锻炼、精神慰藉等服务。  


2.养老机构资金匮乏,缺少专业服务人员。由于政府对国办养老服务机构投入较少,服务功能不配套,不能发挥国办养老服务机构在养老事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前期投入较大,又得不到政府的补贴和银行的贷款支持,导致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说是举步为艰。缺少专业服务人员,且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现在一些养老服务机构虽然已经建起,但是缺少工作人员,主要是没有财力保障,大部分由社区干部兼任,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而国办的养老机构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工作人员出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护理人员素质较差等现象。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从下岗女工和农民工。更缺乏医疗、康复、服务等专业技术人才,总体上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3.对社会化养老服务认识不足。一是老年人及其子女养老观念落后。从老年人养老意愿来看,仍然非常传统,普遍希望在家里养老。大多数老年人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机构养老,对社区生活照料也没有形成自觉意识,一些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人们对传统文化中“孝”的理解也存在一些误区,许多人认为“住养老院,不是没有儿女,就是儿女不孝”。 2013年,抚顺市共有“空巢老人”96926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4.66%。抚顺市共有失能老人19251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4.97%,半失能老人38424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9.78%。大约只有2%左右的老年人住养老院。居家养老仍然是抚顺市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二是有些单位及社会对养老服务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度不够。


4.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的速度迟缓。社会化养老工作要真正见到成效,重要的是尽快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一方面是部分老人有养老服务的需求却找不到放心的服务;另一方面中介组织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却找不到服务对象。供需情况不对接、供需双方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还没有真正形成,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中介机构还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养老服务社会化作为一项福利事业,光靠政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优惠政策理解不深、对养老市场了解不透、对福利事业关注不够等原因,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速度迟缓。


作者/来源:进取的阳光灿烂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人:6cbc****    IP:125.64.8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