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曦
关于养老金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虽然说截止到2021年,我国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7连涨,但是关于养老金之间的差距问题,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曾经我国养老金的差距主要是在养老金的双轨制上,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不过,我国养老金已经实现了并轨,而养老金差距却是依然存在,并且还有扩大的趋势。对于现在的养老金差距讨论,主要是集中在不论是高养老金群体还是低养老金群体都在每年上涨,并且实施了几乎相似的上涨幅度。
为此自然是引起了部分人群的不理解,明明这些人的养老金已经很高了,为什么还要上涨。同时,也有人提出一个新方案,认为养老金达到6000元的人群可以暂时停涨,而养老金还不到2000元的人群应该增加上涨幅度,直到所有人养老金差距不大的之后,再放开上涨保证大家的养老金差距不至于那么明显。
只是,这种调整方式真的合适吗?至少目前不论从哪个方面都来看,这样的一种调整方式都不合理不成熟的。
第一、我国的养老金调整方式。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公平公正原则,一直以来我国养老金在调整上面也是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补充。比如,今年的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以及适当倾斜的三结合调整方式,就是为了让大家养老金的能够得到相对公平的调整方式。
第二、单方面的停涨有违公平原则。需要明确的一点,我国养老金一直都有着长缴长得和多缴多得两大原则,除了职业的区别之外,这两点也是每个人可以自行弥补养老金差距的方式。
因此,不论是从职业角度还是缴纳额度和时间来算,别人的高额养老金都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并不是天上掉馅饼。如果单方面的对于这类人养老金进行调整,只去照顾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金自然是不公平。
对于那些低收人群,自然是需要照顾,但是如果以损害合理的高收入人群养老金作为代价的话,并不是一个优质的选择,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第三、这样的调整方式也不利于我国养老金制度长久和谐发展。如果简单粗暴的停涨高养老金人群,那么除了会丧失公平和导致矛盾之外,也会使得原本多缴养老金人群在达到封顶线6000元之后,降低自身的缴纳热情和缴费费用,毕竟多缴了也不涨了,还缴纳干什么呢?
而这样的一种降低,对于我国养老金整体发展是不利的,从而导致养老金储备越来越低,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养老金都会降低,不仅仅加重财政负担,还会加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本身,国家为了保障大家养老金的持续上涨,已经开始进行多方面改革,实现了多条腿走路。这种不合理的调整方式,只会是自断双腿破坏养老金制度,所以还是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吧。
最后,严格来说,长缴长得和多缴多得是一种非常公平的原则,之前付出的多最终收获的回报自然也就更多,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家的养老金都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