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改革真的要来了?北京大学教授提出了“新方案”,两类人将从中受益
据报道,经过房改后,我国城市化率从原来的17.92%提高到60%以上,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9.3平增加到了40平。可以说,98年房改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98号房改逐步进入中后期,其弊端也开始逐步显现,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就是它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统计数据,98年房屋改革初期,全国每平商品房的均价不到2000元,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商品房均价已达11000元/平。此外,在重点监测全国317个城市房价中,有“破万”房价的城市多达77个。又是说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买一套100平左右的房子动辄百万起拍价,在30%后,每月至少还得还4200元左右的按揭。
然而在我国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二线城市发展实力强劲,房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知名经济学家盛松成曾指出,造成房价、地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人口的不断迁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98年住房改革后的20多年里,大约有超过一千万农村居民选择进入城市生活。除此以外,人们对于买房的期望和心态也在不断地改变,今天的房子更多的是与恋爱结婚、子女教育、户籍养老等相关,与福利分房时代相比,对于多数家庭来说已经变成了“不得不”买房。
自从98号房改进入中后期,我国房价平稳制度却一直在走下坡路,随着商品房与城市配套的不断完善和完善,以及投资房产在短期内获得的大量红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房地产行业,大量炒房客就是最好的例子。更有甚者,房价节节攀升使我国住房空置率已经严重过高,投机炒房等行为的盛行也已使我国的房价平均收入比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不但如此,房价居高不下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甚至开始不利于经济内循环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的生育率和房价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房价每上涨1000元,生育率也将下降1.8%-8.8%。此外,在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家庭财富的比例中,房地产的比重已高达77%以上,而且买房30年后还要背负月供还贷的压力,几乎很难有过多的钱拿来消费,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政府已经意识到住房所带来的问题,今年会上提出:首先要解决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在这一方案中,采取了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遏制违规资金流入楼市、住房不炒等具体措施。
房地产市场的弊病已经越来越严重,北大教授徐远在此提出了“二次房改”的建议。
在徐远教授提出的二次房改方案中,主要包括:
1、积极推进小型40-60平的住房建设,让流动人口真正做到住有所居,同时让农民工逐步成为市民。投资以后,每年建设一千万套,每次套均投资不超过一百万。
2、采取购买经济适用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的原则,同时给予贷款优惠政策。
提升周边的配套服务,比如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
四、扩大购房资格,同时把社保作为购房权利的唯一标准,购房就会变得更加公平。
若实行二次房改,大规模建设安居房,再加上经济适用房,这一举措不仅能有效遏制房价上涨的难题,而且还能极大地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难问题。允许流动人口居住有所居逐步市民化,可以大大降低落户城市的标准。
二房改革的到来,既能促进实体经济带动经济的内循环,又能打破城乡结构的壁垒,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房改革真的要来了吗?
事实上早在08年住建部就已经成立了“二次房改”小组。依据98年公布的经验,1978年提出二次房改的实施方案,因此,5年内二次房改出台的可能性很大,二次房改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困难。
二房改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实施了,比如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推出,低租金、小户型,对于租房和买房之间的人群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此外,17年时国家提出了租赁同权政策,实际上这些都属于二次房改的范畴。五月份住建部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快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缓解当前年轻人和流动人口住房难的问题。
这两个阶层都会从中受益。
有需求的购房群体。“经济适用房”的推出,必将对当前商品房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分流,从而起到抑制房价不断上涨的作用,逐步改变商品房在楼市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又可以说二次房改的实施,将能非常有效的起到降低房价的作用,所以从购房成本上来说,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城镇农民工对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性住房正是针对低收入人群推出的住房难,价格低、户型小、政策优惠是其三大优势。经济适用房的推出,可以帮助刚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站稳脚跟,让他们住在家里。也许这些人群是二次住房改革之后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