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老年人的增多,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年龄层次分布的很不均衡。新时代人口的出生率降低,老年人这一代的劳动力退出了社会的生产,这已经变成了困扰我国的重要社会问题。
目前来说,我国的老年人占全国的比例高达12.6%,说明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来推测,再过10年的时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可以突破20%。到那个时候,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就比较严重,对我国的经济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在第七次的人口普查结果中,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51亿人口,预计到2030年的时候,老年人的人口将会突破3亿人次。将来,工作的90后、00后缴纳的养老保险已经不能支付这一批老年人的养老金。
而且老龄人口的增加就是意味着生产力人口的降低,于是我国的劳动市场就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就业的人口也会慢慢的减少。根据这几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很多退休的人实际上还有继续工作的条件和能力,甚至很大一部分没有退出自己的劳动岗位。
他们一边享受着养老待遇,一边通过其他的方式再就业。所以,国家准备采取延迟退休的政策,把这一批老龄工作者留在生产岗位上。现在,延迟退休的大体框架已经出台,预计在明年的时候就会推出延迟退休的具体细则。
但是,延迟退休不会立马执行,它有五年的过渡期,到2027年的时候,才会正式实行。随着延迟退休政策出台以后,像教师、公务员等“铁饭碗”的职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本来这一类职业的福利待遇就比普通的民营企业高很多,如果在延迟退休几年,他们能够领取到的福利待遇就更好。但是延迟退休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像普通的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等。
如果延迟退休,就需要再隔几年才能领取到福利待遇。然后他们的心里面就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毕竟上一代的人工作的时限还没有自己长,结果自己享受养老福利的年限还要短一些。
面对这些不同的呼声,有专家提出把延迟退休的政策按照“工龄退休”来计算更为合适。按照专家的说法,以后退休的时候就按照工龄来计算。比如说工作满30年的时候,你就可以申请退休。退休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待遇跟自己所缴纳的社保的长短有关。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退休的年限,但是社保缴纳的年限必须满15年,这样大家在退休后就可以选择自己能够享受的社保待遇等级。在“工龄退休”提出来后,很多基层的工作者都很认同这种方式,感觉这种方式更公平,更人性化。
但是“工龄退休”真正实施起来也有很多困难。首先就是工作的稳定性,像公务员、教师等职位的稳定性很强,很多人都可以从头做到退休。但是有编制单位的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大部分人都在私营工作。
私营工作的人的工作性很不稳定,一段时间后容易跳槽,这样在统计工龄的时候比较麻烦。还有个体户这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工龄更不好计算。生意好的时候需要加班加点地做,生意不好的时候又比较清闲。
其次,“工龄退休”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普高的升学率不是很高,很多人在20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工作,工作30年退休的话,这群人才50岁左右。很多人觉得多上几年班,自己能够享受的养老福利就变少了。
所以都不愿意多上几年班,这样能够继续工作的劳动力就被浪费了。最后,晚工作的人的压力更大。一般大学毕业都是24岁左右了,还有很大一批人要读研、读博。
所以,出来工作的年龄就很大了,在按照30年的工龄来计算的话,他们退休时候的年龄就比较大了。一般来说,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亏人,这样高知也算是遇到了“不够公平”的对待。
结语
虽然按照“工龄退休”获得了基层工作者的支持,但是真正想要推行起来,还是需要解决很多难题。相信国家会不断地完善延迟退休的政策,给我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