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谈谈老龄化时代的那些事
2021-05-17 17:21  浏览:70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老龄化时代加速到来


在老龄化与长寿时代加速到来之后,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虽然稍显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5月14日下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


《通知》称,自2021年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通知》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交费方式、积累期和领取期设计、保险责任、退保规则、信息披露、产品管理等做出规范,并明确了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最低资本要求等方面的监管支持政策。


距离“七人普”数据公布,仅仅只有三天。


由此也能看出,问题是比较大的,形势是比较紧迫的。


在上周智库原创文章《保险人眼中的“14.1178亿”》中,大智曾经提到: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养老问题。过往数十年间,人们过于仰仗第一支柱并形成了巨大的依赖与惯性,如何大力发展第二、第三支柱,有效地提升我国养老水平,构建起稳健的养老屏障,还需要我国保险业的各位同仁群策群力。


“七人普”对于我国保险业而言,最大的利空(其实也可以说是机遇),便是老龄人口的增长以及更加显性的老龄化趋势。


全国60岁人口26402万人,占比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比13.5%。


在可预见的老龄化社会,如何大力提升发展第二、第三支柱,为我国广大的养老人口构建风险屏障,必将成为保险业不得不面对,也不得不回答的终极命题。


二、四大顽疾


大智粗略地思考了一下,老龄化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疗问题和医疗卫生资源方面的压力将逐渐凸显,看病难、看病贵将成为一个较长时期内的重要主题。


据卫生部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国人口的3倍,残疾率是全国人口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国人口的1.9倍。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者,老年人群体的逐步增加,会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带来较大压力,进而占据与挤压其他社会资源,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是老年人生存与生活的平衡将被进一步打破。最近数年内,进入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多为受过往计划经济时代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长,“1养2”、“2养4”的模式,让这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与子女可承受经济负担之间产生剧烈冲突,如果是失独家庭,对于老年人而言则意味着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更可能外溢,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重的负担。


三是家庭结构的重塑与变化,导致家庭的养老功能在逐步削弱。这也可以看成是上述第二点的社会化结果。当下最普遍的家庭结构为421或者422,即2个劳动人口供养5个、6个甚至更多的老人与小孩。


如以当下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推算,在2035年,劳动人口会减少为1.8个,已不足2个,到2050年,更是只有1.5个。家庭抚养结构的变化,将显著影响社会在养老公共资源方面的配置。


四是社会结构的全面改变。从过往以年轻一代为核心到未来以老龄人口为核心,我国这一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必将迫使养老、医疗、康养服务等社会资源供给出现新的变化。


然而,相比起年轻人口,老龄人口在发挥生产力、从事社会生产上毫无优势可言,因此对于上述资源的要求,是索取远大于供给,无形中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三、四项对策


说完了问题,再来说对策。


一句话总结上述利空所带来的利好:


老龄化社会对养老产品、医药、医疗器械、养老服务等与老龄人口相关物品的需求会逐步加大,因此,商业养老与大健康行业,在未来无疑是最具稀缺价值的行业之一。


在明确这个前提后,保险业的同仁们还是应该打起精神,毕竟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危机中往往也孕育着机遇。


大智初步总结了一下对策,大致也有四个方面:


一是探索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具备医疗基因的养老院与养老社区,改变过往“医院不养、养老院不医”这一养老市场的最大痛点。


这里面着重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将养老产品与健康保障产品结合,在客户老年阶段需求较为强烈的疾病险、医疗险、长期护理险等领域,进一步增加产品供给,充分保障客户的医疗服务,二是加大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要妥善利用好保险资金的稳健、长期的优势,在养老社区方面加大投资与布局,打造上下游畅通的“养老地产模式”;三是加快建立多家医疗机构的签约网络,为养老社区从急诊医疗到康复护理提供全面覆盖的,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是探索智慧化养老,保险业不仅仅只是个产品贩子,我们更需要为客户做的,是提供大量的风险和健康管理服务。如何以硬件为基础,以软件系统为支撑,以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系统为依靠通过场景化、科技化和网络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为我们的老年人,特别是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一个智慧化的健康管理闭环,是当下保险科技值得为之努力的方向。


三是完善和改进长护险制度的护理服务体系,目前,长护险制度更早开始试点,但制度建设和市场供给仍然是两个掣肘因素。


大智认为,要真正完善长护险制度,不能仅仅停留于提供事后的财务补偿,还要提供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形成“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保障方案,形成护理服务资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建立多层次护理服务体系和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另外,作为社保“第六险”,如果能推动修订《保险法》,将长护险纳入法律范畴,并以此来规避目前试点中已经出现的筹资模式、标准规范、社会公平性等问题,为长护险的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当然还是要进一步唤醒和提升全社会的商业养老保险意识。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养老意识普遍不足,缺少主动投保并管理养老风险的意识,因此还要从监管及行业层面,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充分唤醒社会各阶层的养老保障意识,加强其对养老需求、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认知。


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长寿时代跑步到来,确实喜忧参半。


喜的是,人均寿命的延长,更多的长者得以颐养天年;忧的是,加速行进的老龄化,留给我们优雅养老的时间已不多。


关于这一点,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东升无疑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真正幸福的老年——不仅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用。


大智认为,持续拓展保险的风险保障与管理功能,持续探索保险科技的实践与运用,努力积极构建起多层次的、保障全面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实现上述思考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大智和所有中国保险人共同的初心与使命。


发布人:0a4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