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这几年来关于养老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实际上不仅是那些退休老人对自己的养老生活格外关注,有一些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想尽早进入到退休生活,所以也都为自己的日后养老做好充足准备。
养老问题
现在养老问题的讨论大军中,除了50岁以上的老人以外,甚至还有很多80后,90后乃至00后的身影。而对于那些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人来说,关注养老问题主要是与自己当下或不久后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年轻人为何也对养老问题如此紧张呢?实际上这些年轻人并非全都是为自己考虑,有一些人也想为父母的养老生活做好规划。
从当下我国居民养老的基本方式来看,养老无非有两大方式,一是家庭养老,二是社会养老。所谓社会养老就是年轻时缴纳社保,等到退休后,由国家为其发放养老金。而家庭养老也有不同方式,要么是子女抚养,要么凭借着自己积攒的养老金生活,那么这些养老方式的区别在哪里呢?
养老方式的区别
社会养老,主要针对的就是社保养老,大多数企业员工在退休前都按期缴纳社保,所以到达退休年龄后,他们只要满足社保缴纳15年即可在办理退休时领取养老金,按照当下我国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来看,每人每月初始养老金领取金额大概在2000~3000元左右,然而这个领取金额却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今年我国养老金已经迎来第17次连涨,所以在此后,养老金的上涨应该也不成问题。因为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些,会依照当下社会的物价水平对养老金到发放做出调整。而在2021年养老金的上涨中,其涨幅大约在5%左右,这也意味着有很多退休老人在今年领取养老金时又能多领一二百块钱乃至更多。
这种社会养老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无需家庭作为主要承担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子女们的赡养压力。
家庭养老。对于那些从未缴纳过社保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在退休以后只能等待儿女养老,而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养儿防老”,事实上确实有不少中国老人在退休后依靠儿女生活,这也导致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一般与子女的生活水平相挂钩。
如果子女的生活质量较高,老人们自然也过得更轻松享受,但如果子女生活较为艰难困苦,那么老年人自然也需要节衣缩食。考虑到当下80后90后一代人生活压力巨大,除了要负担车贷房贷以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的养老重担负担在这些年轻夫妻身上,对于他们而言也都难以喘得过气。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养老方式外,对于那些没缴纳社保,但是又没儿没女或者是儿女不愿意赡养的老人又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也只能指望自己的养老储蓄。
实际上在我国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由于国人的储蓄意识较强,所以有不少老人拼搏一生还是攒下了不少钱。那么60岁退休后,要准备多少钱才能安心养老?内行人:至少要50万。
据有关机构提供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一线城市的百姓如果全凭自己的存款养老且要做到养老自由,至少要准备400万人民币,然而这个数字对于绝大部分工薪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
此外还有一份专业的养老金融机构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50%的受访者都认为,若想在退休之后凭借自己的储蓄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那么至少也要准备50万左右的存款,除此外还有7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以后手中没有100万的积蓄很难过上舒适享受的晚年生活。
其实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据此前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均有延长,已达到77岁,依照女性50周岁或55岁的退休年龄来计算,那么在退休之前就要准备22~27年的养老费用,而在2019年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为21559元,在假设物价不变的情况下,这20多年就需要47.4万至58.2万,而这其中并不包括吃药,看病等其他消费支出。
结语
因此这样来看,若想在老年后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准备50万的存款是最基本的,若想生活质量更高一些,则需要准备更多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