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起养老这件事,我国的传统观念就是养儿防老。曾经的人们认为老了之后没有孩子养老,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不过现如今大家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养老方式自然也不再拘泥于哪一种。很多老人表示,即便将来无法依靠孩子养老,自己也能去住养老院。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了一个新目标:“攒钱!老了就去养老院,不麻烦孩子们。”不过,在养老院里面生活到底怎么样,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还真的是不了解。并且,做子女的也不要认为把老人交给养老院自己就一身轻松了,照样该负的责任一样都不能少。
攒钱去养老院不拖累子女?八旬老人:光有钱还不行,这几点很重要
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杨大妈,独自一人生活。一直以来杨大妈的身体都还算硬朗,虽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但杨大妈一个人也生活的有滋有味。不过终究是年龄大了,杨大妈在跳广场舞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不狠但还是把脚踝扭伤了,至少要休息养一个多月。
杨大妈本来就是一个人生活,儿女在外地工作繁忙也抽不出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回家陪护。本来孩子们想给老母亲请个护工照顾,可是没想到杨大妈一直听说养老院环境好、还热闹,这次就准备去养老院住一段时间。
杨大妈刚去养老院没几天,就已经快受不了了。生活的环境远不如广告吹嘘的那么好,好几个人一个房间。难免遇上睡觉打呼的,杨大妈去了几天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而且里面的护工对老人的照顾也很不到位,护工都是轮流值班。
遇到个别细心负责的护工,杨大妈的日子还好过。但是有些护工就对老人非常冷漠,工作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不考虑老人们的感受。杨大妈在里面拖拖拉拉住了一个月,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很快就收拾东西离开了养老院。
其实杨大妈的遭遇是非常常见的,虽说养老院属于国家福利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在里面工作的人总归还是为了赚钱生活,再贴心的工作人员毕竟还是外人。没有亲情的牵绊,只有冷冰冰的仪器设施和利益牵扯。所以像杨大妈一样,宁愿独自生活也不愿再去养老院的老人还是非常多。
六十岁老人:“我们不拖累孩子,有钱就住养老院。”
李大爷今年也快七十岁了,年轻时也做生意积攒了不少钱财。儿子结婚后,李大爷就和儿子一家分开住了。加上儿子儿媳工作也忙,平时只有节假日才抽空回家看看老人。李大爷对此也并不在意,他觉得儿子只要顾好自己的小家就够了。至于自己,也有钱住养老院,不用孩子操心。
又过了几年李大爷果真搬进了养老院,住进去之后才发现养老院和自己想象的大为不同。悠闲惬意的老年生活是压根没体会到,相反,许多事情还要亲力亲为。不仅如此,一次夜里李大爷生病发烧。
整个养老院只剩下几个值班人员,巡查管理特别疏松。根本没人发现李大爷病到卧床难以行动,导致李大爷烧到了四十度才被发现送到医院。
为什么老人不愿住养老院?
很多时候,老人认为孩子们的压力太大,不想给孩子增加养老负担。也有老人认为,自己的孩子靠不住,不如自己花钱住养老院。可是,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能依靠,养老院的陌生人就能靠得住吗?
1、金钱买不来亲情
虽说有些养老院的确做到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硬件设施也一应俱全。并且老人们在这里可以结识更多同龄的老伙计、老姐妹,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看似完美的生活,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排斥住养老院呢?
2、内心空虚
事实上,生活环境再好,护工照顾的再到位,也仅仅是满足了老人们的生理需求罢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只是人类生存的最低层次需求。老人们虽然衣食无忧,但他们的内心仍旧是空虚的。
3、渴望亲情
老人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独自被送到了养老院。孩子们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来看望一次,养老院的朋友再多,总归都是外人。付出再多的金钱,也不能得到最渴望的亲情。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宁愿在家自己料理生活,离孩子们、家人们生活的近一些,也不愿意一个人住到养老院的原因吧。
4、养老院的生活,压抑又看不到光亮
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对许多事情都看得很淡了,唯独亲情是年纪越大越渴望的。住到养老院的老人们,每天身边都是一些垂暮之人。尤其是自己身体不好的老人,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被孩子们抛弃,送到养老院孤独度过余生。
养老院中这样的人有很多,护工们面对那么多的老人、病人,又有多少能够真心实意的好好照顾呢。就算老了、病了,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有尊严的活着,而不是被人随意对待。有质量的养老并不是单纯的活着,而这些问题,也并不是钱就能完全解决的。
总结:
其实养老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虽说国家也在不断完善养老机制,但现在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子女,赡养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养老,都要把老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让他们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