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户籍人口107.4万人,常住人口78万人,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2019年以来,大足区以市级贫困村宝顶镇铁马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探索推行“四元互动” 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初步形成了较为可行的经验做法,并于2020年将试点扩大到全区22个重点村。
夯实基础,明确互助养老工作思路。制定出台《重庆市大足区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坚持让老人在“不离开乡土环境、不失去亲情陪伴、不改变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推行“村(居)委+居家养老+社会志愿”的运行模式和互助+自助+共助的服务方式。针对农村留守、空巢、失独、失能、高龄等困难老人,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无家庭成员照顾、无丰富精神文化活动、无明显社会参与活动、无良好养老服务资源的“五无”问题,22个村均建立数据台账,搜集完善1775名服务对象的基础信息,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化服务。
建立阵地,健全互助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投入资金450万余元,利用农村幸福院、闲置学校、富余民房等闲置设施,在22个重点村建立了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站),设置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互助超市等场所,作为老人的“乐园、学园、家园”并依托村卫生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现各村级互助养老中心(站)有专人负责、各互助小组有专人牵头、各互助院落有专人联络、服务对象有亲属积极参与, 形成有序的互助帮扶“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工机构,通过定期志愿陪伴、重点个案帮扶、定期视频连线等方式开展精神慰藉服务;通过日常有乐趣、节日有温暖、生日有惊喜开展社会娱乐服务。培育本地社会组织,依托村老协、留守妇女、低龄老人、党员干部建立“巾帼服务队”“身边的志愿者”等互助服务团队和老年互助志愿者团队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定期探访、居家上门、生活照料等养老关爱服务。2020年以来,培育本地社会组织2家,组建志愿者团队32支、志愿服务者364人,累计开展各类关爱服务活动165场次,服务群众18000 余人次。
多样化激励,推动互助养老持续发展。筹设“孝善基金”。充分发挥乡镇企业、行业协会、个体经济、知名人士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或低偿、无偿提供等方式筹设“孝善基金”,实现互助养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截至目前,已筹集社会资金350万元。建立积分制度。为调动参与互助的积极性,让低龄、身体好的老人服务和照料高龄或身体条件较差的老人,并根据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换算储蓄积分,建立个人积分账户。实行积分兑换。通过整合集体经济分成、社会捐赠物资、出售互助成员手工制品等渠道充实互助超市资金池和丰富超市物品种类,个人可凭积分兑现商品和服务。截至目前,22个重点村累积服务积分5770分,实现积分兑现285人次。
【来源:重太市民政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