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机构观点:明年进入中度老龄化 这些赛道将诞生“十倍股”
2021-05-13 22:18  浏览:47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今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比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关注人口结构变化更能看到机会。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5月11日A股养老概念收盘涨幅靠前,多只个股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人口普查数据后持续拉升走高,开能健康、融捷健康、大湖股份、宜华健康、湖南发展涨停,悦心健康、奥园美谷、南京新百等个股打开涨停板,可见部分养老概念股市场认可度并不高。






我国养老行业还处于早期,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可以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类。其中居家养老占市场份额96%,社区养老占3%,机构养老占1%,距离国务院提出的9073市场份额结构尚有差距,机构养老数量及质量上尚有不足。


目前养老市场两极分化,一种是高端养老地产项目不符合多数人群需要,另一端是当前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交通不便,服务质量不高,不符合对中档养老机构的需求。因此对于目前的养老概念股的上涨持续性有待观察。


全球多数国家人口出生率降低


事实上,从上世纪60年代至2019年,全球平均出生率在不断降低,从30‰以上降至2019年的18‰,降幅近一半。


中泰证券认为,“人口红利”的本质是“人口借贷”,在18-65岁年龄段的人口是社会红利,65岁之后的人口就变成社会负担。这种属性决定,人口红利量级越大,其延伸的人口借贷——也就是65岁之后的人口负担将越大。


这是人口红利的微妙之处。利用低劳动力成本获取国际分工竞争优势,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幅增加居民房价等生活成本的同时,劳动力成本却仍在低位,增加居民生活的压力与焦虑感,最终不可避免地削弱人口的繁衍能力。


5月11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人,规模仍然不小。此外,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


从全球主要国家情况来看,德国作为低出生率国家的时间最长。日本早在60年代就三次成为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日本受泡沫经济影响,出生率低迷。2005年后,日本少子化问题卷土重来,持续至今。韩国的出生率下降最为明显,60年代出生率超40‰,一路猛降至2019年的5.9‰,目前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国家。


从经验来看,不同文化的国家对于鼓励生育政策的反应程度显著不同,这其中,东亚文化对于鼓励生育政策反应最不敏感,日本、韩国、新加坡在实施大力鼓励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依然维持在低水平或依旧下降。


在人口红利消失殆尽之前经济发展方式得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已经看到沿海地区出现越来越多的“用工荒”问题,未来劳动力将进一步短缺涨价。同时,随着青年人口(20-30岁)规模率先出现回落,也会推动消费结构的切换。


人口结构转变引起消费结构转变


上世纪60年代,是我国第二波婴儿潮,也是历史上生育规模最大的一代人,其规模是远高于第一波婴儿潮。




这波婴儿潮里年龄最大的已经60岁了,所以目前我国人口结构里45~60岁占比是最大的,这意味着未来10-20年,中国将急速进入到一个老龄化社会。最近20年,中国死亡人口一直持续上升,因为老年人数量在持续增加,未来每年死亡人口也将上升到超过1000万人。




光大证券研究所预计2022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2.88亿人,占全部人口20.4%,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2046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35%,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另外,过去数据显示历史上出生率下滑,此消彼长,未来恐面临年轻人口数量下滑,劳动力规模缩小同时养老问题凸显。30岁以下人口下滑也会引导消费结构切换,单身公寓、刚需住房等消费支出占比会逐步降低,改善型住房、医疗、度假、养老支出等消费支出占比上升。


参考日本:消费、医疗保健等将诞生“十倍股”


随着全国老年人口占比的翻倍提升,其中围绕“纯老年人的需求性”的相关护理、殡葬等消费行业的市场空间会逐步扩大。


例如已经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日本,其殡葬行业市场空间为中国的2倍。


日本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消费欲望低迷”的社会阶段,而在日本这一低迷的经济增长与人口切换期,出现了以优衣库为代表的高性价比服饰、ARATA 为代表的保健品和美容药妆产品等消费领域“十倍股”。


中泰证券认为,在年轻人的预期寿命的提高及未来防老的心态下,更加关心其本身的医疗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健康饮料、药品厂商保健品化、保险等行业的渗透率料将有明显的提升。


医疗保健支出提高是必然趋势,药品保健、医美、药妆及健康饮料等细分行业受益。


近20年,日本家庭在医疗保健方面支出占比增长较高。在医疗保健消费结构中,医疗服务、医疗用品和器具、药物、医疗保健品平均占比分别为56.4%、17.3%、17.2%和9.0%。


在老龄化社会的心态预期下,医药保健品其消费主力并不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是年轻人的巨大增量市场会是抬高其盈利天花板的主要消费群体。


近些年,90后的“养生主义”悄然兴起,根据阿里健康《2017年度健康消费报告》数据,18—29岁的年轻人在健康消费人群中的占比已超过50%。


此外,保险行业受益于老龄化进程加深,保险产品渗透率提高。


根据日本生命保险协会数据,2018年日本保险密度为7.7%,超过世界平均的5.4%,保费收入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三。日本在经济低速增长及老龄化社会形成的1990-2000年,日本保险行业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


我国保险行业伴随产品的完善及服务的升级,或也在渐进的老龄化时代加速发展。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中国寿险市场下一个五年的增长引擎:产品保障升级与创新》支出,与成熟市场5%-10%的寿险渗透率相比,2019年中国市场仅约3%。保险产品的渗透率会受益于老龄化进程加深而逐步提升。


来源: 同顺-深研所


发布人:4dfd****    IP:106.39.3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