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全国第七次人口大普查,结果可以说千呼万唤始出来,官媒公布的普查结果,也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各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毕竟是未来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全国人口普查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供新动力与新方向,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公布的各项数据关注点也不同。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全国总人口共约14.1亿人,仍居世界第一,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很显然,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有一降两升,即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上升了,青少年及年轻人的比例下降了。这也意味着未来生育率可能还会有所下降,而老龄则会越来越严重。
一般而言,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超过14%,则标志着“深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则称为“超老龄化社会”。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也显示我国在未来几年极有可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其实,社会老龄化也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医疗技术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寿命延长从而造成社会老龄化。人口老龄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压力,但它不仅存在这些挑战,也存在一定的机遇,比如人口老龄化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老年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同时也能够推动医疗、健康、养老等各方面的技术进步。
老龄化社会有危有机
因此,社会老龄化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现在还没有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准备,可能说到养老,很多人觉得是很遥远的爷爷奶奶辈的事情。这样的认知可是落!伍!了!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现代人,只要是他退休了,或者说不需要工作了,就都可以进入我们说的广义的养老阶段。一句话,当你赚钱由峰值下降,你就得考虑养老问题!否则,真的等你来了再来考虑的时候,就来不及啦!
有关养老,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养儿防老,以及靠我们现在缴纳的养老金。但是这个认知也是有比较大的漏洞的! 确实,在高生育率和没有完全老龄化的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这么做。退休之后,跟自己的父母一样,拿着养老金跳着广场舞,享受生活。 但在生育率不断下降和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恐怕就没那么乐观。
我国退休金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年轻人交,老年人领。要是年轻人数量不够,交的少了,那么钱就发不出来了。 会发生这种事吗?很有可能!2021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尚且达到了13.5%,那未来5到10年突破14%的大关还会远吗?老龄化的另一面,是年轻人口的锐减。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从80后到00后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出生人口萎缩了32%。
如果低生育率一直这么持续下去,等拿钱的老年人超过交钱的年轻人时,养老金就会出现亏空。 到那个时候,在想着退休的时候依靠社保的养老金过活,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其实现在的情况和日本有点相似,因为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缘故,日本已经成为全世界社保养老问题最大的国家。2004年,日本宣布开始搞【渐进式延迟退休】,60岁退休的人,65岁才能领到退休金。随后几年又进行了两次调整,先是被延迟到70岁,再被延迟到75岁。 到现在,日本干脆考虑直接打造无退休社会,让老人们继续工作。所以,当现在的中国老人领着养老金在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日本的老年人却被告知:“退休是不可能退休的,加油,打工人!”
如果我国的低生育率一直这么维持下去,那么日本老人现在的生活模式,将会是我们未来退休后的生活模式。 按照联合国《2050全球人口展望》预测,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会达到49.6岁,接近日本目前53.3岁的水平。30年后,等现在的80后、90后开始养老的时候,可能会跟现在的日本老人一样到75岁才退休,甚至是“无退休社会”。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需要自己给自己养老。 想要体面养老,那就得提早做好准备:
1、国家的社保得坚决上,商业保险也得配置;2、在人口流入的发达地区买房做被动储蓄(但是得是大产权的住宅);3、学会资本市场低买高卖周期性积累财富,再配置点锁定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
其实普通人能做的也就这些事,社保和买房这些问题之前也跟大家说过很多了。积累财富的方式,我们可以继续用五三二资产配置方式,五成资产放在住宅上,三成资产放在ETF与债券基金上,保持剩余两成左右的现金和存款。现在开始就着手这样做,可能你才不会为以后的养老问题犯愁,儿女负担才会减轻,家庭幸福指数才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