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私信我,说有件事想不明白,明明国家规定社保只能参加一份,退休后应当只能领一份养老金,但她却发现,身边有的人在退休后却能领取2份养老金,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可能与以下这3个原因有关:
第一,职业年金
一般人可能对这个词比较陌生,因为这一福利主要是为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人员提供的,与多数打工人距离很远。职业年金不是基本的职工社保,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障制度,是可以与社保并存的。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规定,早在2014年就开始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职业年金制度。缴纳方式是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交8%,个人交4%,发放方式与养老金相似,都是在退休后,由本人领取,当参保人过世后,同样由法定继承人领取个人账户的钱。所以,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员,虽然基本工资可能不是很高,但加上这样的附加福利后,退休时实际到手的养老金是很高的。
第二,企业年金
同样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不过比起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对很多打工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也有一部分人被“企业”两个字误导,认为只要是公司都会给员工交,其实,目前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并不高,基本仅有国企,大型集团企业等公司有能力为员工缴纳。企业年金和社保,职业年金一样都是个人和单位一起承担,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也是企业负担8%,个人负担4%,也就是说,在社保基础上,员工还能多享受一种福利待遇。但一般的中小企业收益低,企业要负担员工薪酬和企业其他欠款,周转上已经很困难,再多负担企业年金的成本,可能会入不敷出。而从个人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的工资较低,大家一个月的收入可能刚够维持生活,甚至有的人因为工资不够,连社保都不想交,更没有能力多拿出钱去交企业年金的费用。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年金普及缓慢的原因。
第三,商业养老金
社保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大家在退休后,有一定的收入能维持基本生活,但如果想要生活水平高一些,以目前的养老金水平肯定是达不到的,究其原因就是,养老金是为了服务于全国的所有退休老人,要负担这么大笔支出,国家压力也很大,不可能无限制的上调。从社保收支的主要模式来看,是用年轻人交的社保费在养退休老人,而除了事业单位和大企业外,一般的公司交社保都是按照最低的水平,这时候如果养老金水平上涨过高,养老金账户就会因收支不对等出现更大的缺口问题了。相比社保来说,社会上的商业养老保险投资回报率会更高,参保基本零门槛,办理手续简单。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在参加社保的基础上再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一次性或分次领取这笔养老金。不过,这里我想提醒准备买商业保险的人,在选择参保公司时,要更谨慎一些,最好选择成立时间长,口碑好,规模大的保险公司,受骗上当的风险会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