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奶奶独自住靠崖院,在窑洞里睡一张土炕暖和一下,生活得怎么样
摄影者生于70年代,生于黄土窑洞,成长于黄土窑洞,对黄土窑洞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今天住窑洞的又多是农村老人,在窑洞里居住养老,十年到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二十年以后可能还是黄土窑洞,只是怕再也听不到黄土窑洞里的鸡鸣狗叫和平日的欢声笑语。
冬天到了,我们来到中条山下的一个小山村,继续拍摄黄土窑洞。这里有一个靠崖院(靠崖院是依黄土地形自然形成的落差开挖的#窑洞#院,大多建在沟边,雨水可以直接流入沟中)。门开着,有几只鸡在院子里悠闲地移动着,听到我们的喊叫,一个戴着棉布手帕,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应声打开纱门走出窑洞,好奇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的?
老婆婆思维清晰,耳朵不背,沟通自然也很轻松。经过简单的交流,得知老奶奶今年快90岁了,现在和儿子一起住在这个院子里,儿子一家都出去打工了,只有春节才回家小住一段时间,现在就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生活。
老婆婆说她结婚后就一直住在这个院子里,这里有四个孩子,三个孩子,一个女儿。现在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又是当爷爷的人了,有的到县城帮忙打招呼带孩子,有的到外面打工,平日隔着一道墙隔着一道墙来看自己,还顺便带一些生活用品。这位老伴11年前去世了,留下她一个人独自生活,自己身体还算健康,没有什么大毛病,生活完全能自理。
外婆问外婆窑洞里冷不冷,外婆说窑洞里不冷,生的有炉子还有热炕,孩子们前些年把旧的土炕改造成了新的吊炕,一天烧一把柴就可以热一天,外面烧一把火,还有水泥烟囱,屋里没有一点烟,比以前窑洞里的炕干净,天冷,腿也不好,人老了也没有什么事,天气暖和了就出去跟邻居说说话,晒晒太阳,天气冷了就热炕,坐着一点也不冷。这时又到了烧炕的时间了,说完抓了一把葵花杆准备引火烧炕。
谈到这个热炕,奶奶直夸现在的火炕设计得很好,柴火烧完,关外边的火门,烟囱上还有一个开关,火关了,炕上的热气就不会被烟囱抽走了,你看就刚才这把柴火就能把炕保持一天的热,以前盘的土炕没有这些设计,每天都要烧两次,还要在窑洞里烟熏着,还是这个吊炕既干净又暖和。
烧炕时,老奶奶热情地叫我们回屋里坐会,外面天寒地冻,进窑洞里顿时感觉暖洋洋的,从窑洞里的布置就可以看出老奶奶的孩子们是那么的有心,墙上糊着报纸,顶上钉着彩条,一切物品都摆放整齐,看上去很温馨,自来水直接安装在窑洞里的水瓮旁,用水非常方便。照明灯也是现在亮度很好的LED灯泡,分别在炕上和窑洞中各装一盏,打开炕上的一盏,窑洞里也非常明亮。
在土炕上铺的被子也很干净,桌子上没有一丝尘土,90岁老人住的窑洞里收拾得很整齐,摄影师也是第一次看到,可以看出奶奶年轻时绝对是个非常勤快干净的人,90岁的老人每天还是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外婆说,窑洞里生了一个蜂窝炉,这个窑洞本来就不太冷,生一个蜂窝炉很暖和,自己平时都把门帘搭起来通风,有一个炉子冬天随时可以用热水,做饭也很方便,其实孩子们给买的电磁炉,只是老了看不见火,老是觉得用不惯。只在雨天使用,夏天都是在屋外的柴火上做饭,一个人一把柴火就是一顿饭。
外婆的晚餐也很简单,蒸了一半的南瓜,熬成米汤。她说自己老了,平时动动都吃得比较清淡,自己也养了几只鸡,只是今天太冷了,最近都不下蛋了,下的鸡蛋我一人吃不完,你们大老远来,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招待你们的,我刚蒸出来的南瓜,你们每人都吃一点,现在蒸的甜甜的。
谈到自己的养老生活,奶奶说过很多次孩子们也说让自己和他们一起生活,你说我这腿能不能上去?一生住在乡下,过着自由的生活,如今又老又不想麻烦孩子,自己现在还能照顾自己,就不给孩子添麻烦了,孩子们也很孝顺,他们把吃喝的东西都送回家了。还有一部我买的老式手机,声音很大,还设了几个按键,直接按就可以通话,基本上每天都会跟我通电话。
临走时,老人坚持送我们出去,她说自己家的院子坐西朝东,这个中午没太阳,自己也出去转找老邻居聊聊天,也不会坐在家里看电视。出门在外碰见邻居来找老奶奶聊天,两人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站在门口拉起了家常。
老太太在乡下住了一辈子,早就习惯了乡下的生活,在窑洞里睡热炕是她想要的养老生活,吃完饭出去可以和老邻居拉拉聊天,90多岁的时候已经很没有欲望了,对于她们来说,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窑洞里舒适地养老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祝福老奶奶,在这个黄土窑洞里度过余生。每个人都很喜欢老人的养老方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