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有何不同?
提高机关退休人员养老金养老金法定退休年龄
2025年10月,即再过三年多,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十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在此之后,退休人员的待遇肯定会有所改变。
具体地说,我们需要把这个时期在2024年前后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2014年10月之前,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2024年10月至2050年前后,以及2050年后
2014年10月以前退休的,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老”。
"老年"的退休待遇计算方法很简单,很明确,即按本人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85%计,工作年限满20年的按80%计。
因此,这一时期的退休人员,如果能在退休前得到升迁,将自己的工资水平提高一档,则退休后的待遇也能大幅度提高。
并且,从2014年10月起,国家开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在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属于“中年人”。
为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顺利进行,国家专门为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间的“中人”特制10年过渡期。
在过渡时期退休的“中人”,其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比较特殊,涉及老办法、新办法。
老法是按照与“老人”相对应的计发办法计算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加上一些补贴。
该新办法是根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并发放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过渡期间退休的“中人”,实行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对低于旧办法待遇标准的人员,按旧办法待遇标准发放;
新法比旧法待遇高时,按退休年数多发一定比例的退休金。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退休人员发放超过部分的10%,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退休人员发放超过部分的20%,以此类推,过渡到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的100%。
到2024年10月“中人”过渡期结束时,“中人”的养老金就不能与老办法相提并论,完全按新办法计发。
按月计算的养老金标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
2014年9月以后才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属于新进人员。以目前的退休年龄来看,最早的“新人”将在2050年左右退休。
与“中人”相比,“新人”由于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因此退休待遇中没有过渡性养老金块,待遇计算方式如下:
按月计算的新人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对“中人”和“新人”而言,提高养老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与社会基本工资、个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因素相联系,在退休前几个月暂时提高缴费基数对养老金的影响不大。
现在看来,不管是“老”、“中人”还是“新人”,尽管他们退休后的待遇计算方法或构成不同,但实际上却没有明显的待遇差距。
自然地,退休年龄越晚,社会平均工资就越高,那么首次领取的养老金也必然越多。但同时,国家每年也会对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调整,因此退休时间对养老金的影响不大。
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退休前的工资水平,还要提高缴费年限。
然而,对于“中年人”和“新人”而言,还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即他们的退休养老保险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尤其对于“新人”来说,养老保险待遇的1/3几乎占到了退休后待遇。而且职业年金也是有限制的,当年领完金账户内的钱就不会再发了,那么到时候退休待遇就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