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我国90%的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很多人觉得,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离开家,离开自己的亲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但有时候,衰老和疾病真的不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失能失智的主要群体。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火了,说的是一位“39岁网络程序员入住养老院”,这件事被报道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因为主人公古先生年纪轻轻就住养老院感到疑惑,有人因此觉得程序员是个“高危”的工作,也有人觉得古先生占用了养老资源。
总之啊,网络评论什么样的观点都有,但据古先生自己介绍,他其实在养老院的生活是十分舒适的,因为自己是程序员的身份,养老院里很多老年人都跟他学习用手机,在线查询资料,怎么网购等。
让他感觉被需要的同时,他还发现很多的生活乐趣。听老年人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一起和老年人追剧讨论剧情。这样一来日子可是一点都不无聊。慢慢古先生融入了养老院的生活,并且坚持康复训练,性情开朗了许多,人也胖了一圈。
虽说住进养老院,过程比古先生想的要愉快很多,但很多人其实忽略了一开始这位程序员入驻该养老机构的原因。他患有膝关节滑膜炎,在家得不到康养服务,住在医院又不合适,在当前的背景下,他想找到一家合适的机构养病,还真不容易。
而现在社会上,像他这样的需求不仅广泛存在,而且一直得不到很好满足。医养结合被认为是同时化解养老医疗两道难题的最佳结合体,但长期以来,两者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主要体现在养老机构的医疗功能不强,对外缺乏吸引力。
即使真的有医养功能,可以做复健的,有人照顾的康复中心,那个价格也远远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纵观下来,真的只有养老机构有医养功能,配有医生护士,具备较高的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而反观现在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可能最开始的时候,有一半估计也是因为疾病或是其他原因,不能自理,或是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被迫住进养老院的。但住养老院真的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吗?
其实人对于一件事物的不信任和抗拒来源于未知。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住进养老院后的真实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只能靠想象,再加上以前一些不专业的极个别养老院对老人不好的新闻,更是造成了许多人对养老院的固有印象就是,条件差的,老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
但其实我国养老行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巨大的潜力和行业竞争致使更多更专业更有能力的资本进入养老行业,进行全方面的优化。毕竟好的条件和服务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入住,一旦行业开始有竞争,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牌子做砸做死。
包括像上述我们提到的古先生,最开始他的姨妈跟他说让他去住养老院的时候他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和抗拒的,但最后等他实际住进去之后的结果呢?是他在养老院既养好了自己的腿,得到了非常好的康复效果以外,在养老院的日子过得其实也很舒心。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可能是会保护我们,但有时候也会替我们去阻挡了很多便捷的事情。老年人真的要试着去接受新鲜的事物,即使不放心,咱们也可以事先去了解,人长着一张嘴一双眼,到底好不好咱们也可以去打听,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