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本书是很偶然的情况下开始打开看的,看第一章提到了关键词,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症。当然作者没提到过它的简称CPTSD,PTSD都很熟悉了,往前加一个C,就是这种病症的复杂性,成因复杂,且几乎不可治愈,就算被控制得很好了,也会时不时毫无预兆地就开始犯病了。
我之所以知道有这个病,也是之前朋友给我推过一期播客,3个多小时讲了一本书《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就是讲了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症,也是一本比较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大概是从心理医生的角度来写这种病症的。
这本书是从作者(也就是患者)的角度来写的,确诊这种心理疾病了以后,作者追本溯源,一边看书一边找心理医生,一直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或者通过医生进行治疗。
一开始我看得非常非常压抑和痛苦,因为作者童年受父母亲的家庭暴力(包括冷暴力和热暴力),在这个十几年过程中父母很不成熟是不合格的犯罪型父母,但是作者还要像大人一样照顾父母讨好父母,这也造成长大后她有讨好型人格和对自己过分严苛和追求完美。最后父母离婚,她还未成年,母亲直接不管她了,父亲后来另组家庭,也不管她了,但是给了新家庭和新小孩全部的父爱,作者和我本人都感觉到了像个“多余人”的抛弃感。
作者治疗的过程是相当漫长和复杂的,也包括经历了不太专业的医生,不太能理解作者感受,所以走了一些弯路,也可能是作者也看过不少专业书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身的防御机制比较强烈,所以快到了结尾才遇到了能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约翰医生。
当然,作者的身边也有一直支持她的男友,最后还结婚了。
我觉得看了这本书,让我觉得颇受感触的一方面是,她把这种病由一开始的说疾病会改变大脑,让大脑失去某些能力。最后在医生说明下,作者也认识到了这种特征也会是一种“超能力”,比如紧急情况下,保持高度的理性,从容镇定,高效处理紧急事务。很显然,这种以往认为的不可治愈的心理疾病,也会有积极的一面,这当然会让人不那么焦虑,由焦虑的一面转变为也有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这是非常厉害之处。
引用文中的句子来说: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多个层面都可以被视为一种财富。“我称其为‘超能力’。”他告诉我,“所谓的精神机能障碍往往是技能和才能的误入歧途。”
作者也在一开始觉得自己很糟糕,最后认识到了一个新的自己。
我没有意识到,在世间行走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做好事,每件事就像一块块巧克力,意外地从我的包里掉了出来。或许真正破碎的是我想象中的自己--为人苛刻不公、狭隘、吹毛求疵。虽然我不尽完美,但或许我一直是个奇迹,且还在延续。